新学期通学公交线路增加206条 范围扩大至8个区 每日服务学生超万人

日期:2024-02-24 09:26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2月26日,中小学迎来新学期,通学公交也将扩大服务范围。

  从市交通委、市教委获悉,为进一步服务中小学通学出行、减轻家长接送负担,下周一起,通学公交线路扩大至城六区和通州、大兴,覆盖8个区,计划新开线路206条,服务学校85所、学生7242人,通学公交线路数量达251条,每日服务学生超1万人。

2月23日,东城区培新小学高年级部的师生和家长体验乘坐通学公交前往学校。

2月23日,东城区培新小学高年级部的师生和家长体验乘坐通学公交前往学校。(邓伟 摄)

  全流程演练“手递手”乘车

  2月23日9时,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安化楼公交站台旁,驶来两辆绿色的二代通学公交车。站台上,立起了“通学车站”的站牌,上面明确提示“社会车辆请勿占用”。参与全流程演练的,是东城区培新小学高年级部的学生,送孩子们来乘车的家长看到崭新的通学车,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期待已久!终于开通了。”年近七旬的黄先生平时帮着子女接送孩子,“过去骑电动车送,刮风下雨不方便,也有安全隐患。有了这趟通学车,孩子舒服、家人省心。”下周一起,培新小学高年级部将有近200名学生乘坐通学公交53路上下学。由于小乘客数量较多,仅这一条线路就配了5部车。

  “大家别急,有序排队上车。”车门旁,女乘务员屈俊响引导孩子们上车,落座后又提醒大家系好安全带。“上学日我们会提前15分钟抵达站台,引导孩子们刷卡上车,7点半准时发车,8点左右抵达学校,与老师‘手递手’对接,把孩子们一个个领进学校。”通学车司机潘月有5年驾龄,这条通学线路他在寒假前就已勘查、演练好了。

  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刘默楠介绍,通学线路司乘人员选拔比普通线路更为严格,需要通过两次体检及心理测试,还要满足一定驾龄要求,驾驶经验丰富。

  东西城配备小型车方便通行

  考虑到东城、西城不少学校门前道路较为狭窄,通学公交特意选配了一批6米长的小车,提高通行效率。“电车分公司配备的49辆通学公交中,37辆是6米长小型公交车。”刘默楠介绍。

  新学期,通学公交在通州区一次性开通66条线路,覆盖了19所学校、54个社区(村)。客五分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周荣春说:“考虑到线路多,我们将和学校配合好,放学时两分钟一班车,每班车学生由学校组织好,统一带到乘车点。”

  为做好通学公交春季开学的试点推广,市交通、教育、公安交管及各试点区政府部门,按照“一校一策”“一线一方案”原则,开展乘车需求摸底,根据学校个性化需求规划设计线路,逐站、逐线进行现场踏勘。科学设置学校端、社区端站位,尽量接近校门和社区出入口;对部分使用既有公交站台的通学车站进行适应性改造,扩大候车区域,方便学生上下车。

  公交集团优中选优,选配驾驶员、乘务员各420名,完成了各项岗前培训工作。教育部门组织各学校选拔了1004名教师志愿者,在运行初期与驾驶员、乘务员共同做好车厢服务。目前,各试点学校通学线路设计、现场踏勘等工作全部完成,停车指示标牌、标志标线和通学站杆站牌等设置完毕。

  升级版通学车即将上路

  寒假期间,即将上岗的400辆二代通学车陆续完成新车检验。探访北方机动车检测场时了解到,二代通学的检验指标参数多达数十项。

  登上二代通学车,新车采用了低踏板,方便小乘客一步登乘。车头多了鱼眼摄像头,可覆盖170度视野,摄像头在车附近捕捉行人后,司机身边的警报器会闪亮,进一步减少整车盲区。车尾新增后安全门,可确保紧急情况下乘车人员快速安全撤离。此外,二代车采用新型封堵式安全带锁扣,适当减小锁扣解除力,更方便低年级学生操作。

  电车分公司科技信息部副经理王征介绍,春季开学前,二代通学车要完成不低于1000公里的空车磨合,提前消除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提高通学车多场景利用率

  自2023年9月推出通学公交试点以来,本市结合学生、家长意见反馈,不断优化、细化服务,通过优化线路站点、调整发车时间、精准对接需求等措施,缩短线路平均运行时间。完善社区端、车辆端、学校端“手递手”接送服务,形成安全闭环。优化学生、家长手机端操作流程,提高乘车效率。

  “通学公交作为定制化公交服务,既减轻了家长接送负担,又缓解了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实现了安全通学、便利通学、环保通学。”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试点阶段通学车平均上座率达75%,线路运行准点率达100%,实现运行“零事故”、车辆“零故障”,赢得各界普遍赞誉。调查显示,与试点前相比,试点学校接送学生的小汽车数量下降12%,交通指数均值4.91,处于“轻度拥堵”级别,高峰时段校园周边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下一步,交通部门将统筹通学车复合利用,推动在非通学服务时段,将车辆投入常规公交线路和通游线路运营,开展多场景微循环接驳服务,提高车辆、人员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将进一步细分出行群体,不断推出通勤、通医、通游等精准化服务,推动公交整体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孙宏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