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广外街道开疫苗接种晚场 志愿者早到晚退贴心服务居民

日期:2021-11-04 09:07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西城区广外街道开疫苗接种晚场,志愿者早到晚退贴心服务居民 夜色中,志愿者像一盏盏温暖的灯

  戴好口罩、面具、手套,穿好隔离服,时针指向18点30分,王贤立又准备上岗了。11月3日是他连续第7天“值勤”,看见正在准备的医护人员,老王都会笑一笑,挥挥手,道一声:“辛苦了”。几天来,下了班就上岗成了他必不可少的日程,老王“值勤”的地方,就是西城区广外街道养老大厦新冠疫苗接种点。

  接种点负责人杨艳看到王贤立又来了,回想起7天前他第一次见到老王。那时候,王贤立是一名刚刚打完加强针的接种者。

  “咱们的医护和安保人员太辛苦了,我身体好,想到咱们接种点当一名志愿者。”看着眼前这位年富力强的山东汉子,杨艳心中高兴,试探着问:“咱们接种点晚场需要引导和留观的志愿者,您可以么?”

  “成!”王贤立干脆地说。

  从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开始,广外街道在辖区内5个疫苗接种点开设了晚场,服务人群主要是上班族和周边居民,时间为每天19点至21点30分,而养老大厦接种点是5个点位中接种人数最多的,平均每晚接种超500人。

  接种人数最多,对人员需求就大。每晚,接种点中医护、安保和志愿者人员数量加起来超过80人,提前半小时上岗,延后半小时下班成了大伙心中不成文的规定。

  “不管人多人少,我们都要给接种者最贴心的服务,等最后一位接种者留观结束后再收拾下班。”杨艳说,大楼里热水随时供应,加之有中央空调,能够保证接种者不吹风、不受凉。可从大厦外排队进入,需要通过几百米的路,如何能够缩短等候时间,加速接种效率成了杨艳和驻点人员的难题。

  一次巡视过程中,杨艳看到接种点外几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顿时灵光一现。“要是把整个通道都搭起帐篷,大家就可以在帐篷里排队前进,不怕风吹了。”

  几个小时后,大厦外有了一条由帐篷搭成的通道。王贤立就驻守在了入口处。

  “大家间隔一米距离,打开二维码扫码进入。”一边引导,王贤立发现很多人都在扫队伍两侧的二维码牌子。原来,为了给接种者提供方便,养老大厦点位特意加大了二维码设置密度,通道两侧每隔十几米就有二维码,无论在队伍的什么位置,都可以扫码。

  “麻烦您帮我看一下,我这怎么扫不上?”一位老人找老王求助。他发现,对于很多老年接种者来说,晚间扫码有点难。光线不够,对得不准,两下扫不上,老人就着急。

  当天值勤结束,老王找到杨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明天我拿个二维码牌子,哪有扫码费劲的我就过去帮忙。”从此,他和几名志愿者成了接种晚场的移动“二维码”。

  看着老王在通道里一趟又一趟往返,不少接种者都感叹:“街道的服务太贴心了。灯是暖的,志愿者的服务也让人暖暖的。”听到大家的话,王贤立心里美滋滋的。他按了按隔离服,露出下面党徽的轮廓。

  “我去年入党,还是一名预备党员,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夜幕下,一个又一个像老王一样的身影在西城区各个接种点忙碌着。夜深露重,他们也成为同样忙碌的接种者心中温暖的灯。(张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