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融合度不断提高,在高压的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开始面对睡眠上的困扰,据报导90%以上的成年人都有过失眠的情况。
为了解决失眠这样现阶段的常态问题,很多人逐渐依赖通过药物的辅助来保障睡眠。有一种药品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安眠药”。而一提起安眠药人们的惯性思维总是倾向于认可安眠药就是帮助睡眠的药品,能够使得日常睡眠情况得到保障的一种常见方法。殊不知不规范的用药,不仅仅会导致失眠加剧,更是让安眠药的使用量随着服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让身体产生抗药性,副作用累积,产生心理上的依赖。在正确认识安眠药的基础上,遵从医生的嘱托,有方案、有针对地采用安眠药辅助睡眠,才是真正地做到认识与实践相互衔接,打造优质睡眠,提高生活品质的好对策。
一、安眠药的成瘾性
安眠药又称为镇静催眠药,在影响精神活动的基础上,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抑制焦虑、诱导入睡、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做梦次数,最终达到提高睡眠质量的效果。服药的时间越长,停药后补偿反跳越严重,有些人出现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便产生了非吃不可的错误认识,形成药物依赖。
二、安眠药的耐药性
安眠药的长期使用,使药物的催眠作用逐渐减弱,从而产生耐受现象。
三、安眠药的毒性
因为大多数安眠药经过肝脏分解,由肾脏来排泄,所以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对肝肾功能不好的人要留意选择副作用小的安眠药。
四、安眠药的胃肠功能影响
服用安眠药有可能引起恶心、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某些安眠药半衰期长,长期服用可产生蓄积中毒,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防止成瘾或药物蓄积中毒。
五、记忆力减退
长期服用安眠药可使记忆力和智力减退。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更加显著。有发现,60岁以上的人长期服用安眠药直接影响大脑平衡和保持头脑清醒的能力,致使他们有随时跌倒的危险。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安眠药与老年痴呆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六、安眠药的呼吸抑制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部研究指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4的人患有睡眠性呼吸暂停症。他们往往因睡眠差而被认为是失眠症,错误地服用安眠药治疗,结果使病情急剧加重。因为安眠药通过它的镇静作用,会延长呼吸暂停时间,使之在呼吸暂停发作后,不易苏醒而发生意外。
七、睡眠异常
服用安眠药后引发的睡眠,与正常入睡的睡眠不完全相同。睡眠时往往噩梦多,并有定时早醒和白天嗜睡现象,对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均不利。
八、睡眠异常
一些安眠药成瘾的人,性格也会逐渐改变,变得情感冷漠、脾气暴躁、常为小事发脾气、自私、固执,社会家庭关系不和谐。
睡眠是一门艺术,遵循睡眠卫生,将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以下几点有助于改善睡眠:
(1)不把失眠看成很严重的事情,减轻心理负担;
(2)睡前保持平静的心情;如睡不着,要做到心平气和地躺着;
(3)定点按时入睡;
(4)注意睡前的饮食,饥饱适中,不喝酒、茶、咖啡、奶茶,不吸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