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一心想要某种东西的时候,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的撒冷王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庸常的人生
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庸常的人生
但在这个拔苗助长的时代,在这个充斥着焦虑的育儿时代,父母,该如何守住育儿的初心,如何安放孩子的梦想?
成为外星人、热气球驾驶员、拯救世界的魔法师……大部分的童年梦想听上去多少都有点匪夷所思,但这才是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实、最不受外界影响的渴望。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是由人类的梦想而创造产生的。
孩子的梦想也会带给他很多美好的感觉,虽然幼稚却也是非常强大的、向上的力量。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支持孩子为自己的梦想而行动,当你鼓励孩子追求他的梦想时,往往也在帮助他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有力量。
梦想,还是愿望?如何引导?
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的梦想是要迪斯尼游乐场里所有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时,父母该怎么办?这是梦想吗?
这是愿望。父母不应该马上或者全部满足孩子的这种愿望。因为这很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懒惰”:不再思考,不再努力。英国有一句谚语,“想要得到上帝的爱,你必须给他看你种下的种子。”当孩子得不到的时候,他才会积极地争取,才会产生一些非常有趣的想法来让自己快乐。
但是对他的愿望置之不理也并不是一个妥帖的办法。你可以让他或者跟他一起想象拥有这些玩具的快乐。重要的是要让他知道,并不是他要什么你就能给他什么。
那如果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梦想,比如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向妈妈表达“我想养一只狮子”呢?那么建议父母做两件事:一是尽自己的可能让孩子知道有关狮子的信息和知识。我们可以一起查阅资料,也可以带他去动物园看看狮子。另外,我会和孩子一起想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时候狮子会干什么?”
带有破坏力的梦想
让很多父母头疼的是,孩子在追逐梦想的时候,经常会搞点“小破坏”。比如,梦想乘坐大帆船的孩子,可能就会把妈妈的鞋子偷偷放进水里,假装远航……
孩子经常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因为想象和创造而去“破坏”一些东西。但是,想想看,这样的“小破坏”并不是他故意去学坏,也许我们应该多点宽容和幽默。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家庭戏剧的方式让孩子安放梦想,家里有无数可以当道具的物品,也有不同的场景可以布置成不同的舞台。孩子可以想象自己在船上,船在摇晃……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可以成为任何自己想成为的人,从而让想象得到满足。
如果孩子的梦想面临风险……
最初孩子的梦想可能是当老师,但忽然有一天,她说不愿意当老师了,想当模特。其实,孩子的成长是有过程的。在每个阶段,他都会告诉父母不同的选择,父母此时做的不是马上否定,而是给出自己的建议即可,不必着急说服孩子,告诉孩子他的选择有风险。
提到风险,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即使父母强迫孩子去做了一个看似没有风险的工作,但如果他真的不喜欢,最后成为一个平庸的职场人,往往是在职业发展和生活中都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面对风险,孩子可能都会有信心不足的时候。有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让他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再给他一些帮助和支持。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人生总有高潮和低落的时候。即使梦想失败了,只要努力了就没有遗憾。
我们最好去遗憾那些我们已经做过的事情,而不是去遗憾那些我们还没有做的事情。
梦想的不断变化,是成长的礼物
孩子不断长大,他们想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也想了解他们自己。
环境和兴趣一旦发生改变,梦想必然随之改变。
但是,在想象中,在实践中,他们仍然能够从每个梦想中学到一些东西,并把这些收获带到下一个梦想当中去。想想我们自己,有时候真正的选择是在不断排除的过程中形成的。最终,当我们舍弃掉那些不再抓住我们兴趣的目标时,就可以看清楚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孩子没有自己的“梦想”,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孩子不是一件衬衫、一个杯子,可以任意使用,他是一个崭新的生命,拥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作为父母,你能够做的就是发现、支持、帮助他发现“真正能够成为什么”,而没有办法告诉他,他的使命是什么。这需要承担风险、不随波逐流,更需要在一生中充分认识孩子、相信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