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玩过这12个游戏?难怪娃还没交到朋友!

日期:2022-05-18 16:56    来源:北京市计划生育协会

分享:
字号:        

  社交是一种能力,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

  玩玩亲子游戏,就可以提升社交商,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事了!

  游戏1绘本故事表演

  妈妈和宝宝讲完一本图画书之后,和宝宝分别扮演书里的角色(尤其可以关注次要角色),可扩展故事自由编排,也可根据故事想象角色的更多想法。

  游戏目的: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顺势而为,灵活行事。

  游戏2找不同

  找不同宝宝和妈妈一组,观察爸爸。然后让爸爸出去改变身上的一样东西,比如脱掉一只鞋子,解开衬衫的扣子等。回来后观察爸爸身上有什么不同。

  游戏目的:

  让宝宝学会观察同伴,并且学会观察技巧;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别人身上,帮助他人。

  游戏3摇摆舞会

  爸爸和宝宝一起跟着欢快的音乐舞蹈,妈妈控制音乐,音乐暂停,爸爸和宝宝都要马上停,谁停晚了,要被挠痒痒。可以不断加大难度。

  游戏目的:

  提升宝宝自控力,学习参与以及练习倾听技巧。

  游戏4传递眼神

  爸爸妈妈和宝宝围坐成一个圆圈。让宝宝注意观察妈妈的眼神,然后把这种眼神模仿给爸爸。

  游戏目的:

  让宝宝学习关注他人的眼神,遵循方向。

  游戏5泡泡大移动

  爸爸妈妈带着宝宝在家里用不同方式移动——比如装作滑冰、蝴蝶飞等,但是假装大家都在一个泡泡里,不能离得太近,否则泡泡会“爆炸”。

  游戏目的:

  教会宝宝控制自己的身体,有个人空间意识,了解交往中的最佳距离。

  游戏6生气的动物

  找一些动物图像,包括狮子、鸵鸟、臭鼬和金鱼。举起图片向宝宝解释这些动物是如何生气的:狮子会咆哮;鸵鸟把头埋到沙子里;臭鼬攻击人;金鱼不会生气。让宝宝选择哪种动物最能代表自己生气时的模样。

  游戏目的:

  让宝宝学会理解愤怒的情绪,处理、控制愤怒。

  游戏7一起画“毛线团”

  爸爸妈妈和宝宝轮流画一幅画,每人负责不同的部分,比如爸爸画房子,妈妈画小鸟,宝宝画小草。别人画的时候,只能观看或听画画的人讲自己在画什么。对于更小的宝宝,这个游戏也可以玩:爸爸妈妈可以一起陪宝宝画“毛线团”,只是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开即可。

  游戏目的:

  让宝宝了解等待,体会团队合作。

  游戏8爸爸(做)说什么了?

  爸爸妈妈在不同的房间,先由爸爸做一个动作或一种声音,让宝宝看过或听后去传给妈妈。动作幅度或声音大小可以随意变大、变小。然后宝宝做给爸爸,爸爸再传给妈妈。故意传错几次,让宝宝判断一下传得对不对。

  游戏目的:

  调动宝宝身体语言的参与,注意力和模仿能力。

  游戏9红灯停,绿灯行

  爸爸在前面,妈妈和宝宝在后面。当爸爸喊“绿灯”时,妈妈和宝宝可以快走,喊“红灯”时,停在原地不动。这类似中国传统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在户外玩会更开心。

  游戏目的:

  提升宝宝的空间意识,控制冲动,学习自律。

  游戏10猜猜我怎么了?

  爸爸或妈妈说同一个词或一句话,比如“这是一支铅笔。”但每次都用不同的声调,带有不同的情绪:开心、惊讶、不解、生气等,让宝宝猜同样的语言背后是什么情绪。也可以换宝宝说,爸爸妈妈猜。这个游戏看上去容易,实践起来很有挑战性。

  游戏目的:

  教会宝宝理解情绪,了解别人各种声调里表达的情绪,读懂社交信号。

  游戏11镜子镜子笑一笑

  爸爸和妈妈先给宝宝做示范,再分别和宝宝一起玩。一人做动作,一人当镜子。当镜子的人要完全模仿做动作的人,连表情也不能放过。

  游戏目的:

  提高宝宝的观察能力,学习关注他人。

  游戏12“妈妈说”

  妈妈说……妈妈先当发令者,爸爸和宝宝做动作。当她的话里以“妈妈说”为开头时,爸爸和宝宝才可以照做。比如“妈妈说蹲下”,就可以蹲下,而如果妈妈接着只说“站起来”,就不能站,因为没有加上“妈妈说”。这个游戏的挑战性很大,爸爸妈妈可能也会执行错呢!

  游戏目的:

  促进宝宝注意力的发展,减少冲动,控制身体和训练知觉。练习如何跟随引领者以及自己成为引领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