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又委屈的生产之后,你会第一眼就爱上自己的宝宝吗?
如果“一见钟情”没有发生,你会不会觉得愧疚和失望?
1
小宁比预产期提前了1个半月分娩。当护士把刚刚出生的女儿拿给她看的时候,她简直深受打击:她那么小、浑身皱皱的,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小宁觉得她好难看。因为是早产,宝宝在暖箱里待了大半个月才出院。小宁每天隔着玻璃窗看宝宝时,并没有特别高兴的感觉,同时也很内疚:要是小心点儿就不会早产了……直到宝宝半岁,小宁才感觉到有当妈妈的感受,是爱着女儿的。
新妈妈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小婴儿,通常都会觉得有点儿失望。在孕期,妈妈们都幻想着将来生下的小家伙多么漂亮、多么完美,但是现实往往并不会“好梦成真”。大部分妈妈很快就能接受想象和现实的落差,但也有一些妈妈的失望情绪很强烈,她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沉浸在幻想之中。
也许,这些妈妈自己小的时候就不是她们父母心目中理想的样子,她们把自己的补偿心理,“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分娩时的状况有时会加重这种心理。想想看,孩子瘦瘦弱弱地待在遥远的暖箱里,内疚感和距离感都会阻止妈妈对新生宝宝产生母爱。
谁能帮助你?
一般来说,宝宝的父亲和专业的育儿工作者在此能起到非常好的支持作用。他们能够帮助新妈妈学会照料婴儿的正确方法。小婴儿一天天地长大,越来越可爱,对妈妈发出心满意足的“信号”……这些反应吸引着妈妈,也会安慰妈妈,让她慢慢发现宝宝的优点,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
2
芬芬和儿子相处的最初几个月感觉非常不好!孩子的哭闹让她烦躁,每天喂奶N次对她来说绝对不是享受,而是沉重的负担。她觉得自己更像是看孩子的保姆,而不是在用全身心爱着孩子的妈妈。这让她非常内疚,但又克服不了。后来芬芬求助了心理医生,走出了被妈妈嫌弃和被严苛对待的童年回忆。孩子3岁时,芬芬那颗“妈妈心”终于被找到了。
不仅婴儿会早产,“妈妈”这个角色也会“早产”。怀孕会唤醒妈妈遥远的儿时记忆,让妈妈再次感受到那些童年时的愿望、任性和脆弱等等。这段重回童年的心路历程是不可缺少的,可以帮助准妈妈们准备好来迎接自己的孩子。
但是,有的人不能完成这次心理旅程,等孩子出生时,她们没有完全准备好。这样的妈妈通常自己的童年过得很痛苦,会“抵抗”再次经历这种痛苦。
因此,当孩子出生时,她的感情很复杂。她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负担,其实是她自己的童年在压着她。
谁能帮助你?
应该解开这个心结,同你的母亲、丈夫或者心理医生坦诚地交谈可能会对你有帮助。只有真正放下过去,才能减轻焦虑,从容地迎接自己的孩子。
3
小敏没能亲自喂孩子一天!宝宝刚出生因为各种原因不吃她的奶,她没能护理好乳房,得了急性的乳腺炎,之后又因为着急干脆断了奶……这让她无法原谅自己,也非常生宝宝的气: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却不肯吃妈妈的奶!她认为这是宝宝先不接受她,不把她当妈妈的。直到宝宝开始依恋她、看到她就笑、她一抱就“止哭”之后,她才找到做妈妈的感觉。
婴儿一出生,你马上就会意识到自己不是天生完美的母亲,满足宝宝的需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是有的妈妈会看不起自己,她们总拿别人的标准或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如果有的事情别人能做到,或书上说“应该这样做”而她做不到,就会自责,觉得自己没用。
一切都要学习,在很多方面你还会显得非常笨拙。挫折、失败、迷惑,这都太正常不过了。
谁能帮助你?
这样的情况通常几周内就会好转。看着小宝宝的反应,妈妈们很快就能找回“自信”。但是如果这种负面情绪延续的时间过长,就会给宝宝带来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周围人的帮助会让妈妈对自己的能力建立信心。
需要提醒的是,在宝宝学习大小便、走路或者在他发展的其他重要阶段,妈妈的这种比较心理很可能还会出现。随时告诉你自己,养育并不是比赛,也要允许自己犯错,而且你要相信“犯错误只是给了我不断学习的机会,这会帮助我把养育这份工作做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