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字育人的内涵

分享:
字号:        

  “比”字文化内涵进入父亲文化的哲学思考中,首先是接近、亲近的意思,更是一种亲情,是父爱。正因为父亲这种对子女的爱,构成了“比”的前提,在“比”的过程中孕育着情感的释放,父亲多年的社会文化的积淀,理性的智慧,这种做人做事的人性修为,只有在爱的情感下才能无私地被激发出来,形成方向性的引领,这是“比”的逻辑起点。在“比”的过程中,父亲对丝毫没有处世经验、社会阅历、个人主见、思想防御抗体的孩子,在设定的理想目标引领过程中,要把父爱的人生智慧和男人的责任、理性的思维、刚毅果决的风格一起融入到孩子性格与人性的塑造中,并要对孩子的是非判断做出明晰的解读。在“比”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强化孩子的创新能力,激发孩子个性的潜力,形成终生追求的目标,正是父亲“比”的社会性的视点。

  深沉的父爱

  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批评家傅雷对其子傅聪(著名钢琴家)的爱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写给儿子的书信就多达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