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以文化的方式对子女“道”的引领是精神的拓展,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也是男人的思想和力量对孩子所表达出的责任。父爱守“道”,这里的“道”实际是给孩子的成长设定一种做人做事的原则,对未来所设定的一种目标叫“道”。“道”是在孩子生命历程中,把握的一种理性,以此产生思想的力量,提供向上的精神和信仰上的文化定位。父爱的理性所表达的思想和力量,是孩子未来进入社会的一种资本,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人生智慧。父亲用文化的方式所表达的理性,在家庭中是以“理念的使者”身份来显示力量的,并以此确立孩子未来的航程。因此父亲做人做事所表达的行为状态不只是一种个人习惯,而是一种价值观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它将无形地浸渍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终生的价值取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
这一部经典,名为大学之道。主要的内容,在说明管理的根本原则。提出三纲领、八条目,也就是儒家管理哲学的总论。相传由孔子口述,后人加以整理。并且增加了一些解释,便是后面的十篇传文。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志在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孔子的学问,主要在于人道。人道以政为大,这一部阐明政道的书,称为大学。大学既不是初学入德之门,也不是古人所说的为学次第的进度表。孔子说明大学的最终目的,也在治国平天下,所以大学是儒家最为重大的人道学问。良好的修己,是德行。良好的安人,即为德政。发扬光大修己安人的道理,便是明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