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藝術“聲生不息”的力量

日期:2022-12-22 09:2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北京時代美術館展出“看得見的聲音”——傳遞藝術“聲生不息”的力量

  源自黔東南的多民族歌謠融入AI創作,成為看得見的視覺藝術;方言童謠與現代都市的聲音交織成“時空迴響”,喚起美麗的鄉愁……,在位於華熙LIVE五棵松的北京時代美術館,“聲·生”當代藝術體驗展日前正式開展,闡釋聲音如何承載文化,傳遞藝術“聲生不息”的力量。

  “咚、咚、咚……”步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藝術家湯傑的作品《石語》,通過自然之“石”與人造之“鼓”有規律的碰撞,敲響文明起源的共生篇章,由此喚醒觀眾對自然萬物孕育人類文明的記憶。展覽展出了11位當代藝術家的14組藝術作品,通過聲音藝術、機械互動裝置、光影互動體驗、沉浸式視聽空間、實驗音樂與影像等多種前沿藝術形式,將古老的聲音以一種現代的方式展開並重構。

  北京時代美術館館長趙燕、視覺藝術家劉皓帆與聲音藝術家小河共同創作的作品《聲·萬物》,緣起于藝術家在貴州侗寨親耳聆聽當地少數民族侗人的原生態吟唱。作品將包括侗族、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的歌謠、蘆笙和牛腿琴的鳴奏置於源於自然的風聲、沙聲、水聲之中,與AI視覺藝術相結合,以“看得見的聲音”來展現“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多彩生命樣貌。

  五顏六色的剪紙如同大樹的枝葉垂落,帶來震撼的視覺效果。藝術家陳粉丸的作品《剪紙宇宙》,將過去十年中創作過的剪紙紋樣以“樹”的方式“聯接”在一起。跳躍的顏色、鏤空的剪紙與無限的鏡像,帶來詩意和美的享受。藝術家宋三土去往貴州當地時,關注到當地婦女用蛋清和擊打形成的布料“侗布”,其作品《花與刺》由蛋清塗抹的侗布、貴州鄉野間的刺梨花與發出清脆響聲的童趣泥哨等組成,表達出貴州當地勞動婦女團結、樂觀、向上的精神情感及對生命力量的渴望。

  “為了籌備‘聲·生’展覽,北京時代美術館團隊走過6000公里,深入貴州這片沃土,拜訪了約10位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並聯合藝術家,對原生態語言、音樂、歌聲進行收集,將沒有文字承載的原生態藝術文化以現代藝術形式進行創新呈現,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古老村寨原生態的魅力以及‘聲’在文明傳遞中不斷生長的力量。”北京時代美術館執行副館長劉威威説。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23年2月27日。(王廣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傳遞藝術“聲生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