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展出194張館藏黑膠珍品

日期:2022-09-28 10:0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首次展出194張館藏黑膠珍品 來首圖聆聽唱片裏的中國

  9月27日,首都圖書館首次大規模展出館藏珍品黑膠唱片。從1.5萬種、約3萬張黑膠唱片中精選的194張珍品,組成唱片裏的中國——首都圖書館藏黑膠珍品展。展覽上,觀眾可以看到最早一期中國本土黑膠唱片,“四大名旦”絕無僅有的唱片合作作品,《義勇軍進行曲》的首版唱片等,並可以現場掃碼或利用自助機,在獨具復古感的炒豆音中聽賞這些早期珍貴作品。

  最早唱片“小天使”露面

  物克多唱片機、愛迪生蠟筒、粗紋唱片、密紋唱片、紅唱片……步入展廳,可以瀏覽到自清末黑膠唱片傳入中國100多年來,出現在中國大地上的各類黑膠唱片及相關文物。它們承載著不同時期音樂和曲藝的美妙,也記錄了中國近現代文化藝術的脈搏。首都圖書館收藏的黑膠唱片共有1.5萬種、約3萬張,涉及戲曲、曲藝、民族樂等眾多領域。此次展出的194張珍品,分為歷史迴響、時尚之風、光榮印記、輝煌歷程四大板塊。

  亮相展覽的第一張唱片于1903年灌制,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一期中國本土黑膠唱片。因其片心圖案為帶翅膀的小天使,被稱為“小天使唱片”,其內容是京劇老生劉培山唱的《牧羊卷》。旁邊,錄製于1904年的中國本土龍紋唱片也是中國有聲歷史的重要實物,代表著最早期中國唱片的制式與樣貌。其龍紋標誌,也顯現出這種文化産品當時還只能服務於王公貴族。

1903年灌制,目前已知最早一期中國本土黑膠唱片。

1903年灌制,目前已知最早一期中國本土黑膠唱片。

  譚鑫培“七張半”全套展出

  京劇譚派創始人譚鑫培曾錄製過一套“七張半”唱片,是戲曲界和唱片界公認的珍品,能集齊一套非常難得,此次展覽就可見其全貌。首圖工作人員介紹,早期進入中國的唱片品牌,以百代公司最著名也最規範。1907年至1912年,百代公司先後兩次邀請譚鑫培灌制唱片,記錄下了《洪羊洞》《賣馬》《四郎探母》《托兆碰碑》《桑園寄子》《烏盆記》《慶頂珠》《捉放宿店》等代表作的聲音,後被稱為“七張半”。它們也堪稱譚派藝術的法帖。這七張半唱片,均有手刻版與紅公雞版兩種式樣,此次展覽可以欣賞到這兩套完整版本,堪稱此展最大亮點。

譚鑫培“七張半”手刻版(左)和紅公雞版(右)完整呈現。

譚鑫培“七張半”手刻版(左)和紅公雞版(右)完整呈現。

  展覽上的另一戲曲類唱片珍品,是由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於1932年共同錄製的《四五花洞》。這是四人唯一合作的唱片作品,由本土唱片品牌長城唱片公司錄製。觀眾可以看到唱片圓心上,四位大師的名字均勻分佈圍合成圓形,隨著唱片轉動可以往復出現在人們眼前,也表明瞭四位大師地位相當。這張唱片的錄製發行被認為是“四大名旦”為業界公認的一個標誌。

  《義勇軍進行曲》首版唱片可掃碼聽

《義勇軍進行曲》首版唱片。

《義勇軍進行曲》首版唱片。

  另一重要展品是錄製于1935年5月的《義勇軍進行曲》首版唱片。當時,它還只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作用。掃描展品前的二維碼,就可以聽到在簡短報幕之後,激昂振奮的樂曲穿越時空奏響在耳邊。

  展廳內還可以看到多張“紅唱片”。新中國成立後,為宣傳革命理想,克服物資短缺的困難,在上海百代公司原址成立的上海唱片有限公司研製了以氧化鐵為原料的唱片。因其顏色為紅色,且多灌制紅色革命歌曲,才得名“紅唱片”,成為新中國初期文化藝術發展的一個寫照。

  館藏黑膠均已數字化

  如今,黑膠唱片在大眾中的使用率較低,但作為音質最好的聲音媒體,作為獨具特色的有聲文獻,依然是圖書館的收藏重點。展覽也展出了近幾年來,首圖收藏的梅蘭芳黑膠典藏全集、京劇四大鬚生系列、張火丁京劇經典唱段、程硯韆鞦——京劇表演藝術家遲小秋黑膠專輯等8個專題的黑膠唱片。

  10月27日,知名音樂學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家田青還以“中國人的音樂”為講座主題,為讀者解讀中國音樂的獨特之處,及其蘊藏的人文精神、民族情感。10月10日,國家京劇院青年學者池浚也將在展覽現場談談老唱片裏的京劇流派聲腔。

  展覽由首都圖書館攜手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音網舉辦,將在該館B座第二展廳展至10月27日。讀者預約首圖進館後均可參觀。展覽中大部分展品的數字化版本,可以通過展廳內和首圖四層音像資料中心的自助機聽賞。(李洋)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首次展出194張館藏黑膠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