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前,鄧拓將個人珍藏的140余件(套)古代繪畫作品無償捐贈給國家,由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使這些藝術珍品成為澤被後世的公共文化財富。2022年恰逢鄧拓先生誕辰110周年,2022年6月21日,中國美術館策劃並主辦的“斯文傳古風——鄧拓捐贈古代繪畫精品展”與觀眾見面,展示中國古代繪畫的文化價值與恒久魅力。
珍寶薈萃
蘇東坡傳世之作現身
本次展覽遴選鄧拓捐贈的藝術精品70余件(套),深入挖掘這批捐贈作品中的“竹石”意象,分“瀟瀟竹、磊磊石”“移生動質寓興意”“澄懷觀道寄暢游”三大板塊,展現中國傳統花鳥畫和山水畫的藝術特點與內在精神。參展作品包括陳容《雲龍圖》、唐寅《湖山一覽圖》、仇英《採芝圖》、王原祁《倣黃公望山水》、石濤《山水(冊頁十二開)》、鄭燮《蘭竹圖》等一批傳世珍品。
展覽中最為珍罕的一件瑰寶,是被譽為中國美術館鎮館之寶的蘇軾《瀟湘竹石圖》。該作縱28釐米,橫105.6釐米,絹本。畫中的遠山煙水、風雨瘦竹意境悠遠,是以竹石寄託文人精神情懷的中國文人畫典範之作。圖左下側有元代收藏家楊元祥的題跋,畫作拖尾處還有元明題跋26家,共計三千余字,始於元惠宗元統甲戌年(1334年),止於明世宗嘉靖辛酉年(1561年)。
另一幅重要的宋畫展品,是南宋畫家陳容的《雲龍圖》。他以水墨繪一龍騰於雲天之中,龍體在盤旋中呈“S”形,動感十足。龍首微抬,鬚髮皆張,有傲臨天下的昂揚之氣。此外,明代唐寅的《湖山一覽圖》描繪了太湖“紅霞瀲艷碧波平”的景色,以瀟灑清逸的筆墨韻致,展現“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不羈。
銘記風骨
讓捐贈發揮更大價值
鄧拓先生是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新聞工作者、政論家、歷史學家、詩人和雜文家。早在戰爭年代,鄧拓先生便留心收集保護歷史文物。1959年,他兼任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領導小組組長,開始更為廣泛地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歷史文物和中國古代書畫,再加之此一時期古代書畫零落散佚、流失嚴重,結合自身的文藝素養,古代書畫成為其晚年最為重要的收藏對象。
自鄧拓捐贈以來,中國美術館令這批古代繪畫珍品發揮出巨大的文化價值。2012年,時值鄧拓百年誕辰之際,作品經中國美術館全面修復後,專門舉辦了“鄧拓捐贈中國古代繪畫珍品特展”。此後,依託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展覽系列,其中的精品又十余次亮相於各種展覽,讓更多的觀眾得以欣賞這批藝術珍品,共用文化盛宴。
值得注意的是,展覽首次展出了由鄧拓家屬提供的珍貴照片、文獻、書籍等,呈現了鄧拓的雅趣風骨。展覽還以影像的方式再現了多年來中國美術館針對這批捐贈作品所做的保存、研究、宣傳等工作。此次展覽為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將持續至2022年7月15日。(王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