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有形——中國美術館虎年迎春民間美術精品展”開展

日期:2022-02-28 11:17    來源:中國美術館

分享:
字號:        

“國風有形——中國美術館虎年迎春民間美術精品展”開展

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國風有形——中國美術館虎年迎春民間美術精品展”於2022年2月22日開展。此次展覽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分為“百虎鬧春”“春風化剪”“春和景明”“春色滿園”四個篇章。展覽從眾多館藏民間美術作品中精選160余件,涵蓋年畫、剪紙、皮影、彩塑、風箏等品類,展現了中華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與風俗。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民間美術體現了廣大百姓最為樸素的精神訴求與審美表達,在與自然長期打交道的過程中,勤勞而又智慧的勞動人民就地取材,因勢利導,在民俗生活中創造出了多樣的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內容。”

展覽主題源於《詩經》中的“國風”,表達了勞動人民最真實的生活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裡以“國風有形”寓意生根於民間的如山花爛漫般的各種民間美術形式。

此次展覽突出“虎”與“春”這兩個元素。第一篇章“百虎鬧春”,集中展示民間美術中各種“虎”的形象。虎在傳統文化中是勇武、膽量和氣魄的象徵,從虎頭帽、虎圍涎、虎頭鞋,到布老虎、大叫虎、泥坐虎等,以及各种老虎造型的剪紙和年畫,與廣大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這部分展品大多收藏於20世紀80年代,創作時間從清代直到當代,反映了中國人迎祥納吉的文化心理與敦厚質樸的審美觀念。

第二篇章“春風化剪”,圍繞“春”的主題,展示民間美術中春意盎然的景象。此版塊既有窗花、刺繡花樣、禮品花等傳統型剪紙,又有通過民俗形式和內容抒發個人情感的創作型剪紙,呈現出剪紙藝術特殊的視覺審美和創作特徵,傳達廣大民眾樸素的思想情感和普遍的造物觀念。

第三篇章“春和景明”,主要展示中國不同地域代表性的年畫作品,這些作品呈現出獨特的審美特徵,既有民俗生活的祭祀之用,也有祈福美好生活的圖景,亦有如教科書般的戲説故事。年畫藝術在中國廣袤土地上凝聚成美美與共的文化理想,承載着華夏兒女共同的農耕時代記憶,它們彼此呼應,匯為璀璨星空。

第四篇章“春色滿園”,展出的皮影、風箏、民間彩塑作品,皆為中國美術館同類藏品中的代表。其中,清代陜西東路皮影珍品,雕簇技藝精巧,造型嚴謹,色彩華美;北京、天津、濰坊和南通四大著名風箏産地及重要流派的風箏作品,或粗獷豪放,或活潑精巧,或明艷絢麗,或清淡素雅,集南北風箏之勝;天津、無錫惠山和潮州大吳等地的彩塑珍品,形式多樣,內容精彩。

通過此次展覽,觀眾可以在感受喜慶祥和與春意盎然的同時,喚起民間美術中所呈現的中華民族深層和本原的精神記憶,從中尋找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文脈源泉。

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五層展廳,將展出至2022年3月23日(周一閉館)。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國風有形——中國美術館虎年迎春民間美術精品展”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