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人藝京味兒傳奇劇年後開場——《古玩》:“別拿經驗演,多用初心去體會”
話劇《古玩》劇照(李春光 攝)
新春剛過,濃濃的年味兒中,北京人藝又一部京味兒大戲登上舞臺。2022年2月12日至27日,話劇《古玩》在首都劇場上演。從《全家福》一個四合院幾戶人家的行業堅守,到《古玩》一條街一群買賣人的良心氣節,今年北京人藝開年的演出安排為傳統佳節營造出了濃濃的文化氛圍。
1997年首演,2019年新排,如今這版由鄭天瑋編劇、唐燁執導的《古玩》迎來了第三輪演出。雖然京味兒傳奇劇在北京人藝的舞臺上不算少見,但“一戲一格”的《古玩》仍然在一眾行業劇中獨具特點——既有傳奇劇的跌宕起伏,又有京味戲的語言氣質,還有與當下觀眾審美訴求相符合的現代精神。《古玩》一戲不局限於劇名所表達的含義,一方面講述了“至真堂”與“寶珍齋”兩個古玩店的掌櫃隆桂臣和金鶴鑫圍繞一對寶鼎30餘年的恩怨糾葛;另一方面表現出這一個個老物件背後中國傳統的處世哲學和在大時代面前中國人堅守的本心。
歷經3年兩輪演出打磨,《古玩》第三次登上舞臺,給予觀眾的是更加生動的舞臺表現。這背後靠的是積累,更是敢於“歸零”的創作態度。“戲演熟了之後,別拿經驗演,而是多用自己的初心去體會。”該劇導演唐燁直言,“對於舞臺表演來説,永遠有新的課題。”從外部到內部,從“演”到“化”,舞臺上人物塑造除了準確之外,還有自己的色彩。舞臺上兩個掌櫃的明爭暗鬥與惺惺相惜,與其他同行的相扶相守,與外來侵略者的矛盾與衝突,這些複雜的情感不只依託於演員本人的臺詞準確與內心豐富,更依賴於與對手之間的交流。演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這部戲好看的關鍵。
看一度創作的故事、看二度導表演的舞臺呈現、看青年一代演員整體的實力表現,《古玩》給予觀眾多重的觀演體驗。“這個戲讓觀眾看到的不只是幾個人,而是一批人,一批北京人藝的年輕力量。”唐燁稱, 3年的積澱,從舞臺新人到各自挑大梁,觀眾看到的是北京人藝這批青年演員的舞臺成長。
如果説《古玩》首演是大家集體亮相,那麼之後幾年就是這批演員在舞台中間的持續綻放。王雷飾演了《天下第一樓》的掌櫃盧孟實;荊浩、苗馳在《家》中繼續挑梁分別飾演覺新和覺慧;傅迦積極參與抗疫大戲《社區居委會》;雷佳在《日出》《原野》中都飾演了主要角色……舞臺的不斷歷練讓他們今天在《古玩》中的表演更加流暢和自然。王雷飾演的隆桂臣,層次豐富,演出了大時代下買賣人背後的無奈;荊浩飾演的金鶴鑫,則一改商人的傳統形象,更顯棱角鮮明;傅迦飾演的韓紅木、雷佳飾演的秀王爺則給了人更多情感的溫度……這些對人物的表現,既符合原作中的人物設定,又帶有演員自身的獨特理解。正如唐燁所説:“因為他們的出演,讓觀眾看到北京人藝不會出現人才斷層。”這也是這部作品在精彩的故事之餘,帶給觀眾最大的驚喜。
作品初排時,王雷、荊浩、傅迦、雷佳、苗馳、李小萌、王君瑞等一批年輕演員聚到一起,並沒有太多的同臺經歷。3年過去,從最初客氣的合作到如今知無不言的相互指點,這種台下的聚合成就了臺上的默契。“演戲就跟在家過日子一樣。”唐燁介紹,很多的舞臺細節都來自於演員的共同創造,“比如劇中總長手裏拿的煙換成了槍,這就是王雷和荊浩的主意。每天排練之後,傅迦、雷佳他們幾個會留下來,主動給更年輕的演員講戲。因為這種氛圍,大家才看到《古玩》這部戲今天在舞臺上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