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搬”進紫禁城

日期:2021-09-18 10:25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
字號:        

莫高窟“搬”進紫禁城

  70年前,絲綢之路上最閃耀的明星攜寶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亮相。70年後的今天,《敦行故遠:故宮敦煌特展》在午門東西雁翅樓展廳開幕。“敦煌”簡、唐胡騰舞銅俑等188件文物、70余幅高保真數字化壁畫複製品等展出,帶觀眾看飛天萬態,讀匠人匠心。

  值得一提的是,故宮博物院在午門城樓下,西馬道旁專門搭建了臨時展廳,將3個莫高窟洞窟原汁原味地“搬”進來。臨時展廳內,莫高窟220號、285號和320號“洞窟”一字排開。各個都有故事。

  220窟是唐代代表窟之一,宋或西夏時,窟內壁畫全被覆蓋,繪以滿壁千佛。320窟是盛唐的代表窟之一。窟頂鑿井繪雲頭牡丹井心,顏色濃艷厚重。285窟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確切開鑿年代的洞窟。壁畫中,雷神、伏羲、女媧等中國傳統神話中的人物露臉。

  敦煌研究院藝術研究部研究館員、展覽策劃婁婕説,曾經複製壁畫要靠老一輩文物專家鉛筆起稿。如今觀眾看到的“壁畫”,是靠數字技術完成打底兒,更精準地捕獲了古人的筆觸細節。“我們團隊有十多位年輕的文物修復師,複製這個洞窟歷時4年。”

  除了恢宏的“洞窟”,展廳裏的小件文物,也有大內涵。整個展覽的第一件文物是“敦煌”簡,不足成人巴掌大,上面墨書“敦煌”二字。展櫃中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漢簡上記錄着漢代驛站用了十八擔粟喂烏孫國使團的馬。婁婕説,相當於大約486斤的糧食,由此推斷使者團十分龐大。壁畫中,樂師手中的樂器有些來自中原,有些出自西域。其中一件小忽雷相傳是參考西域曲項琵琶所制。故宮拿出珍藏的小忽雷實物展出。故宮博物院宮廷歷史部研究館員羅文華説,“通過故宮與敦煌文物的呼應展示,展現着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創新精神。”

  參觀提示

  特展位於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2021年9月17日下午至11月18日對觀眾開放,採取限量、預約、錯峰的方式參觀。通過故宮博物院網路售票網站和 微 信“故宮博物院觀眾服務”公眾號實名預約。 本報記者 劉冕 閻彤 攝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莫高窟“搬”進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