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與黃賓虹是近現代中國畫壇的兩座高峰,在畫史上有“北齊南黃”之説。兩位先生去世後,家屬將家藏作品全部捐獻給國家,並分別由北京畫院和浙江省博物館收藏。北京畫院聯合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美術館於2021年4月30 日共同推出“隔花人遠天涯近——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拉開兩位藝術巨匠跨越南北、同臺“對話”的大幕。
此次展覽分為“接木移花手段”“含剛健於婀娜”“不似之似為上”三大板塊,共匯集齊白石、黃賓虹的花鳥作品、寫生、畫稿等共計169件套,全面地展現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藝術的發展歷程與卓越成就,並在此基礎上,梳理呈現兩位藝術巨匠於寫生方式、創作題材及藝術理念層面的異同。
二層展廳展出了齊白石創作的花鳥魚蟲作品。齊白石善於把生活中一些最普通、最平常的東西用畫筆表現出來,將“俗”昇華為“雅”。出身於窮人家庭,齊白石以白菜為菜中之王,認為“菜根香處最相思”,常以青白菜諧“清白”之音。展覽展出的《蔬菜蟋蟀》刻畫細膩,得其神髓。另一件展品《牽牛花》,源於齊白石與梅蘭芳的交游經歷。1920年,初定居北京的齊白石第一次拜訪梅蘭芳,見齋前的牽牛花開着碗口一般大的花朵,萌發了畫大牽牛花的興致,牽牛花因此成為白石老人最富特色的花卉題材和經典造型。北京畫院的收藏中有一批特殊的作品,是齊白石無款無印的草蟲畫。這批作品是齊白石大約60歲至70歲的創作。那時,齊白石擔心將來眼睛衰弱,畫不了工細的草蟲,於是努力多畫了一些工筆草蟲,以待未來添景作畫使用。這些草蟲作品也在此次展覽中亮相。
三層展廳則是黃賓虹的花鳥藝術世界。在《芙蓉》中,黃賓虹在題款中寫道:“以點染寫花,含剛健於婀娜。”這短短一句話中,包含了他對花鳥畫技法和審美的理解與實踐。黃賓虹的“點染法”,不同於工筆的分染與暈染,是用毛筆蘸墨或顏色直接點染而成的畫法。以點染代替填色,展現了黃賓虹花鳥畫獨樹一幟的新面貌。黃賓虹88歲時所作的《芍藥》,也題寫了款識,他認為作畫要脫去“作家習氣”,好的畫應該是“似而不似為上”。
齊白石、黃賓虹兩位畫壇巨匠在題材選取、筆墨語言、設色特徵、章法構圖上有諸多不同,在花鳥畫領域開創出截然不同的風格和面貌,卻對傳統的筆墨趣味和審美追求保持着驚人的一致。四層展廳展出了兩人的同題材畫作,如《墨梅》《白梅》《玉簪蝴蝶》《玉簪花》等,便於觀眾比較二人的藝術異同。
此次展覽還重點呈現齊白石、黃賓虹的花鳥寫生畫稿,這些極為“形似”的底圖呈現出兩位藝術大師成功背後的勤勉之路。在《螳螂畫稿》中,齊白石對螳螂的各種姿態做研究,記錄了螳螂的四種姿勢。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6月14日。(王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