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遺珍盡現金玉滿堂

日期:2021-01-12 10:23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瀋陽故宮博物院200余件清代宮廷藝術珍品首次進京 盛京遺珍盡現金玉滿堂

在我國的歷史上,許多壯美的皇宮早已灰飛煙滅,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是僅有的兩位“倖存者”。北京故宮對於北京人來説並不陌生,而位於關外的瀋陽故宮卻一直是很多人期待探訪的文物寶庫。

  如今,無需遠行,瀋陽故宮博物院的200余件清代宮廷藝術珍品首次進京,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朱漆描金雕雲龍國寶盒、金漆雕龍紋有束腰帶托泥七屏式寶座,盡顯金玉滿堂的皇家氣概;努爾哈赤的龍虎寶劍、皇太極的御用腰刀見證了清初風雲;雍正皇帝手書的墨寶“平安如意”送來新年的祝福……“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精選了典雅靜穆的禮儀用器、工巧藝絕的陳設佳器、紋飾精美的生活用器以及文人意趣的君臣書畫等展品,讓觀眾在北京一睹沈博風采。

瀋陽故宮大政殿場景還原

黃緞繡金萬地金龍彩繡十二章龍袍料(局部)

  觀展·亮點

  首次離沈

  國寶盒記錄清朝興衰史

  展覽中的清朱漆描金雕雲龍國寶盒,是首次離開瀋陽故宮展覽的藏品。這個放置在方座上的寶盒外部為朱漆描金雕飾雲龍紋,週邊以銅包角,裝飾一排銅釘,盒兩側裝銅提手。

  寶盒外觀精美,背後更有一段傳奇歷史。據策展人介紹,該國寶盒于清乾隆時期製作,是用來存放清代皇帝玉璽的箱子。乾隆時期,統治者為緬懷先祖創業之功,曾把十枚清早期皇帝玉璽從北京送往盛京(瀋陽原稱為盛京),珍藏在瀋陽故宮鳳凰樓,被人們稱為盛京十璽。

  然而,清朝末期因東北局勢動蕩,盛京官員為保護這十方玉璽,將盛京十璽護送到承德避暑山莊保存,而後又移送北京。現在瀋陽故宮僅剩下這件國寶箱,裏面雖無玉璽,但也十分珍貴。它背後的故事帶有清王朝從清代初期到末期政權興衰的歷史痕跡。

  皇權象徵

  努爾哈赤寶劍見證清初風雲

努爾哈赤寶劍

皇太極御用腰刀

  瀋陽故宮是清王朝的發祥地,被譽為“龍興之地”,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在此建基立業,以清代初期的歷史文化和清宮遺珍為主要特色。入關前的皇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流傳下來的遺物甚少,但其中就包括努爾哈赤龍虎寶劍、皇太極御用腰刀。這兩件瀋陽故宮的鎮館之寶,此次也來到了北京。

  在“皇權與秩序”展覽單元中,兩件寶物被懸置於顯眼位置。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寶劍為精鋼所制,呈現金屬黃色,劍柄處有“加官進祿”“玉兔呈祥”等紋飾圖案。清乾隆年間配以皮條,用漢、滿兩種文字書寫“太祖高皇帝御用劍一把,原在盛京尊藏”等字樣。據介紹,這把寶劍為明萬曆二十三年明朝廷敕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時饋贈,有了這把寶劍的努爾哈赤如虎添翼,于1615年創立八旗制,並於第二年正式建立了後金。該劍並無實用意義,而是太祖作為地方政權首領的一個權力象徵。

  皇太極御用腰刀,長度約1米,刀形似朴刀,刀身鑄有兩道血槽。附皮簽條,上書“太宗文皇帝御用腰刀一把,原在盛京尊藏”漢字,及滿文一行。此腰刀原藏盛京,乾隆中期曾移北京,後又移回盛京皇宮(瀋陽故宮)收藏。寶劍與腰刀作為為數不多的清代初期的藏品,見證了清初帝王創業之初的風雲變幻。

  清宮精膳

  大冰箱和小火鍋都不能少

銀鍍金壽字火鍋

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

畫琺瑯花鳥小壺

  日常餐飲和筵宴也是宮廷生活的一部分。展廳內,有不少與飲食文化相關的展品。展覽中,一件乾隆款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冰箱呈木鬥狀,上下口為正方形,露在表面的五面為藍地纏枝寶相花紋。蓋子由兩塊組成,可折疊也可拆分,一塊固定在箱口,另一塊為活板,使用時可以取下,蓋面兩個紋孔用於散氣通風。

  這個清代的冰箱不僅是精美的陳設,還有很強大的實用價值。它可以防暑降溫,專門保存宮內的冰鎮食物和瓜果、飲料。盛夏時,將冰塊裝入箱內,通過氣孔散發冷氣,還可以用作“空調”降低室內溫度。

  清代的帝王都喜食火鍋,展覽中有一件宮廷小火鍋很有意思。這件銀鍍金壽字火碗主要由蓋碗、碗架和盛火小碗組成。蓋碗下放三足支架,支架底部中間架盛火小碗,進食時點燃當時的“酒精”以保溫食物,類似于現代的“一人食”小火鍋。火碗,在清代也用於製作“野意火鍋”,是東北美食的特色之一。

  “平安如意”

  雍正墨寶送來新年祝福

“平安如意”行書軸

  精美的盆景,華麗的火鐮,華貴的碗、盤食具,精緻的唾盂、渣鬥,富麗華貴的首飾佩飾……此次展覽中,瀋陽故宮帶來的這些藏品,展示清宮精緻奢華的日常生活。

  皇家日用的小器物極盡奢華。展覽中有一件壺身為藍色的畫琺瑯花鳥小壺,壺蓋安放了紅珊瑚圓紐,圓紐周圍為蓮葉鎏金紋飾,壺腹兩側有彩色雙鳥相對起舞,工藝之美令人讚嘆。同一展臺的畫琺瑯瓜瓣唾盂、掐絲琺瑯長方形手爐、金漆彩繪蝠壽紋鏤空八方盒等日用器物也都同樣既是實用品,又是藝術品。

  同治皇帝大婚用的瓷器也在此次展覽中,瓷器以體現皇家尊嚴的黃色地彩瓷為主,“喜”“囍”字碗碟是同治皇帝大婚的專用瓷器。

  宮廷陳設中,也常見帝王書畫。清前期的康雍乾三帝,都留下諸多翰墨。此次展覽中,就有一幅雍正皇帝胤禛手書的“平安如意”行書軸,字跡端正雄健,帝王氣勢十足。如今,這幅墨寶來到北京,送來雍正皇帝的“新年祝福”。

  龍袍布料

  龍袍如何製作一目了然

明黃緞彩繡平金龍棉龍袍(道光)、明黃芝麻紗彩繡平金龍袍(乾隆)

  清中期宮廷婦女的服飾什麼樣?展覽中有一件黃綢暗團壽字彩繡百蝶鑲邊單袍,就是當時的“流行款”。這件單袍黃色綢子質地,上繡百蝶,十分華美,大衣右衽,兩袖寬鬆,約有三十釐米,層層疊加的袖子上裝飾了多種紋飾。這一時期,宮廷后妃的服飾受江南服飾文化影響,逐漸脫離了滿洲傳統風格,向舒適美觀更進一步。比如,后妃常服的衣袖越來越寬,達到“寬衣大袖”。領襟鑲邊也從短小鑲邊變成了多、長、寬,最後形成所謂的“十八鑲”。

  瀋陽故宮還帶來了乾隆皇帝、道光皇帝穿過的幾件龍袍。龍袍如何製作而成?展覽中的一塊黃緞繡金萬地金龍彩繡十二章龍袍料,能讓觀眾一目了然。這件御用龍袍料,黃緞彩繡,總體呈現長方形。中央繡好龍袍的前後身,其上繡有九條金龍,龍身周圍彩繡雲紋、紅團壽字、蝙蝠,圖案之間按照固定位置彩繡十二章紋。袍下襬位置彩繡海水江崖、如意雲頭。袍料之外另附彩線輔料四件,便於後期剪裁製作和縫紉。從這塊布料可以看出,龍袍是先在布料上進行刺繡、緙絲,再剪裁縫製,工藝之繁可想而知。

  觀展·解碼

  鐵鑄雲版如何傳遞戰場警訊?

鐵鑄雲版

  滿人以武功開國,十分重視武備兵器。瀋陽故宮典藏的清宮武備兵器類型眾多,主要有清代帝王御用的弓箭以及馬鞍、馬鞭、甲胄、腰刀、信牌、海螺等。展覽中可以看到乾隆御用的樺皮弓、乾隆大閱用的金索子錦面棉甲胄、八旗軍指揮作戰時使用的海螺號角等武器藏品,讓人瞬間穿越回金戈鐵馬的戰場。

  展品中,有一件鐵鑄雲版最值得關注,它是瀋陽故宮鎮館寶物之一,用於清初八旗官兵駐防邊臺報警,後也用於宮廷內部傳訊。版身整體呈長方形,上下部略寬,呈雲朵形,表面上鑄有卷草花紋,下部兩面中心鑄有圓形敲擊凸點。版上部中間有一圓孔,可穿係挂繩。正面鑄有兩行漢文楷書“大金天命癸亥年鑄牛莊城”字樣——這也説明瞭其清朝開國遺物的身份。

  在戰場上,雲版是如何用來傳遞警訊的?據史料記載,雲版在明代開始用於軍事報警,努爾哈赤在進入遼東後,開始在軍中推行雲版作為軍事警報。《滿文老檔》中記載,天命三年(1618年)九月初四淩晨,明軍偷襲清營,被清兵發現,立即敲響雲版報警。雲版警報從一個墩臺傳送到另一個墩臺,最終傳送到赫圖阿拉城。努爾哈赤聞聽雲版報警後,立即率兵出擊。

  為了發揮雲版的更大作用,天命六年(1621年)十一月,努爾哈赤又對報警方法做出更具體的規定,即發現敵軍一二百兵時,舉一旗、放一炮、打一聲雲版;有一二千兵時舉二旗、放二炮、適當地快打雲版有上萬敵兵時舉所有的旗、連續不停地放炮和擊打雲版。

  觀展·提示

  展期:2020年12月31日起,為期約三個月

  地點:國家博物館北4展廳

  票價:免費,需提前預約

  (傅洋 鄧偉 張存)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盛京遺珍盡現金玉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