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主題展覽開展

日期:2020-10-27 10:00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
字號:        

展覽現場懸挂著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100個參戰建制單位番號旗幟

戰鬥英雄劉光子使用的衝鋒槍

  2020年10月25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的“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主題展覽”正式對公眾開放。

  展覽緊緊圍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主題,以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主視角,圍繞戰爭主線,突出戰場較量,通過540余張照片、1900余件文物,以及大量視頻、實物場景等,全面回顧中國共産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生動反映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重點展示志願軍將士的英雄氣概和不畏強敵、制勝強敵的精神優勢,展現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的愛國情懷,彰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

上甘嶺上被炸斷五十多處的電話線

  劉光子的衝鋒槍

  “孤膽英雄”一人俘虜63名敵人

  一個人,一把槍,活捉63名敵人!完成這一壯舉的正是志願軍第63軍第187師第561團2連戰士劉光子,而他使用的衝鋒槍和繳獲敵人的槍繩,便陳列在展櫃中。在一次截殲逃敵的戰鬥中,劉光子看到一條山溝裏擠著不少敵人,立即迂迴到敵後,用衝鋒槍突然向敵人掃射,接著又投出手雷,並趁煙霧衝入敵群,大喊“繳槍不殺”。敵人不知所措,紛紛舉手投降。最後,63名敵人全部乖乖地當了他的俘虜。劉光子立一等功,被授予“二級孤膽英雄”榮譽稱號。

戰鬥英雄鄭起使用的軍號

  鄭起的軍號

  吹衝鋒號嚇退敵人

  1951年1月,志願軍第39軍第116師第347團突破三八線後向漢城方向追擊,在釜谷裏殲滅英29旅一部,在戰鬥中該團7連負責阻擊敵軍,司號員鄭起在連隊幹部傷亡的情況下挺身而出,代替連長指揮部隊,堅守陣地一整天,打退敵人三次衝鋒,最後只剩他一個人。他把僅有的爆破筒和手榴彈投向敵人後,在關鍵時刻機智地吹衝鋒號嚇退敵人。在志願軍第39軍為突破臨津江、解放漢城的功臣頒發的嘉獎令中,便有對鄭起的嘉獎。鄭起榮立特等功,獲“二級英雄”榮譽稱號。

  “雖然我已經88歲了,但是當年釜谷裏的軍號聲始終在我頭腦裏縈繞,終生難以忘懷。”在《中國國防報》的文章《軍號聲聲裂敵膽》中,鄭起接受採訪時感慨:“昨天,我們在條件極為艱難的背景下,創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奇跡。今天,我們鋼多氣足骨更硬,要努力吹響奮進號角凝聚偉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鏖戰長津湖場景

  姚顯儒的排雷鉗

  “排雷英雄”讓400個地雷搬了家

  展櫃中,志願軍第63軍第566團3連班長、“排雷英雄”姚顯儒使用的排雷鉗,記錄了驚心動魄的瞬間。1952年春,姚顯儒冒著生命危險探索排雷方法,起回敵埋設地雷227個,破壞地雷300多個,並把400個地雷搬了家,炸死敵人20余人,立一等功,獲“二級起雷英雄”稱號。

  關於“地雷大搬家”,1952年,《人民日報》刊登文章《掃雷英雄姚顯儒》,作者李蕤在文章中寫道:他們黑夜爬到敵人的陣地上,起下他們的雷,就埋在他們的陣地上。雷還是他們的雷,但不同的是埋的地方變了,標記換了,安裝的方法變了。這樣,白天和黑夜,在敵人的陣地上,經常發生突然爆炸的響聲,這些他們自己製造、自己運來、自己埋在地下的殺人武器,炸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

  觀展提示

  ■展期:至2021年2月

  ■地點: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票價:免費,實行實名制預約(含老年人、殘疾人、軍人、兒童),錯峰、限流參觀,每日限額8000人;不提供團體預約和現場預約。

戰鬥英雄黃繼光的遺物

  鏖戰長津湖

  楊根思用“三個不相信”激勵官兵

  志願軍戰士們匍匐在雪地裏,身上落滿積雪,耳畔狂風呼嘯,這正是展廳中反映長津湖地區作戰的景觀。據講解員介紹,當時朝鮮半島東北部普降大雪,氣溫驟降至零下三十多攝氏度,惡劣天氣給志願軍官兵帶來很大困難,但第九兵團英勇頑強,不怕犧牲,重創美軍,為轉變東線戰局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長津湖地區作戰中,志願軍第20軍第58師第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率領一個排堅守陣地,打退敵人8次猛烈進攻,陣地只剩楊根思等幾個人。敵人再次進攻時,他毅然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為增援的戰友贏得了寶貴時間。楊根思立特等功,被授予“特級英雄”榮譽稱號。

  楊根思經常用“三個不相信”來激勵官兵: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展櫃中,陳列著楊根思的英模材料,以及志願軍第20軍司令部、政治部命名楊根思生前所在的第58師第172團3連為“楊根思連”的通令。此外,還有楊根思獲授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和金星獎章,以及楊根思的一級國旗勳章證書。楊根思的白襯衣則擺放在另一旁,上面的“人民功臣”四個紅字格外醒目。

毛澤東簽發《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

彭德懷在抗美援朝時使用的望遠鏡

戰鬥英雄楊根思的勳章

戰鬥英雄邱少雲犧牲時的棉衣殘片

  特殊的“筆記”

  打死一個敵人在皮帶上鑽一個孔

  1952年1月開始,志願軍有組織地開展冷槍冷炮殺敵狙擊活動,有效打擊了敵人,限制了其晝間在基本陣地的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志願軍和人民軍在1952年5至8月的狙擊作戰中,共殲敵1.36萬人。

  在冷槍冷炮運動中,涌現出了一批神槍手、神炮手。志願軍第24軍第214團神槍手張桃芳在堅守上甘嶺陣地中,33天用436發子彈斃傷214名敵人。他曾使用的蘇聯造1944式莫辛-納甘步槍,被安放在展櫃中。

  展櫃左側,還架設著一部82毫米迫擊炮,這便是第15軍第135團八二迫擊炮連唐章洪曾使用過的。作為志願軍首位“單炮游動”殲敵百名的神炮手,他在上甘嶺戰役中日夜配合步兵堅守陣地,保護坑道,掩護反擊,操炮先後殲敵400余人。

  一根長長的皮帶繞成數圈,上面扎滿細密小孔,這是志願軍某部機槍連冷槍手李景祿的特殊筆電。生前在100多天的防禦戰中,他先後消滅敵人71個。為計數方便,他用腰間的皮帶當筆電,每打死一個敵人,就在這條皮帶上面鑽一個孔。(宗媛媛 魏婧 饒強 馮晨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主題展覽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