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第六屆“中國交響樂之春”4月啟幕

日期:2018-03-30 09:29    來源:北京晨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世界語言 中國故事

  國家大劇院第六屆“中國交響樂之春”將於4月6日啟幕,通過9場精彩紛呈的音樂會展現22位中國當代作曲家的35部交響樂作品。本屆“中國交響樂之春”以“改革開放40年禮讚——世界語言·中國故事”為主題,聚焦中國當代交響樂發展。

  

  用真情實感歌頌新時代

   

  第六屆“中國交響樂之春”集萃的22位當代作曲家中,既包括了朱踐耳、王西麟、王酩等,譜寫了中國交響經典的老一輩作曲家,也涵蓋了趙季平、鮑元愷、葉小綱、郭文景、張千一、關峽等在改革開放春風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交響樂中堅力量,更有常平等充滿創作活力的新生代作曲家。老一輩先驅憑藉著對音樂創作的熱愛與執著,為中國交響樂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走進新時代的作曲家們更是充分地將西方音樂語言與中國聲音相融合,迎來了中國交響樂創作的春天。

  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正值芳華歲月的中國當代作曲家們懷揣著理想與熱情投身到創作中去,那些對於觀眾來説耳熟能詳的音樂作品背後都有著一個個滿含赤子之心的創作故事。回首上世紀八十年代,正是趙季平音樂創作的蓬勃時期。1983年,他為電影《黃土地》的配樂工作重回陜北采風,當時的場景歷歷在目。對時代充滿感懷的趙季平用動人的旋律描繪著美好生活的圖景,正如他所説,“對於新時代的歌頌應當有所創新,並且是真情實感的流露”。《第二琵琶協奏曲》《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正是這樣充滿光明和希望,抒發大愛情懷的作品。改革開放後,經濟、科技的迅速發展為作曲家們提供了有利的創作條件,同時也賦予了作曲家新的使命和責任,在鮑元愷看來,“中國人對西方音樂的了解和尊重,遠遠高於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我們需要借用西方的音樂形式——交響樂來表現中國的故事。前輩們做了很多工作,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做出更地道的音樂。”正是這樣的思考與擔當,讓鮑元愷創作出了《炎黃風情》、《京劇交響曲》等一批融合中國音樂元素的交響樂作品,讓交響樂迅速在中國觀眾中普及開來。

  

  用交響樂講述中國故事

   

  文學名篇、民族器樂等中國傳統文化為新時代中迅速成長的作曲家們提供了更多用交響樂這一音樂形式講述中國故事的題材。創作了《北方森林》、《雲南隨想》等交響名篇的張千一表示,“我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春風中成長起來的,這次‘中國交響樂之春’中將要演出的作品《雲南隨想》就是我在研究生期間開始構思的。每次去少數民族地區采風,都會親身感受當地的文化,收集一批新的民歌素材。”本屆“中國交響樂之春”還將由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演繹“哈尼交響”系列作品,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團長關峽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是作曲係學生時就曾深入雲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采風。“文藝創作和交響樂創作已經進入到中國歷史上最好的黃金時期。交響樂行業蒸蒸日上,作曲家們不斷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組織創作搭建平臺,我們需要助推中國優秀交響樂作品的創作和表演,昂首闊步地走向世界,進入到西方主流音樂文化,與他們進行交流交融、相互激蕩,這是中國交響樂的發展目標。”關峽説。

  據悉,國家大劇院第六屆“中國交響樂之春”將於4月6日持續上演至4月28日,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蘇州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浙江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四川愛樂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將相繼帶來9場春天的中國交響盛宴。

  

  ■相關新聞

   

  大劇院進休整期 軟體升級迎觀眾

   

  3月19日至4月5日,國家大劇院進入集中休整維保階段,四個劇場全部“歇業”。

  在這段時間裏,大劇院的四個演出場地不會安排任何演出。舞臺技術的工作人員和設備廠家在這個時間週期內,集中對所有的設備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調試維保,以保證在未來的一年中,舞臺設備的正常運轉。

  據大劇院相關人員介紹,國家大劇院的舞臺設備維護保養工作,主要包括對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小劇場四個專業劇場的機械、燈光、音響、多媒體、樂器等設施設備的維護,對鋼琴、管風琴的清潔和調律,同時還包括對舞臺的供電系統、水暖設備、土建裝飾等系統的整體維護維修保養工作。而今年的工作,除了上述常規內容之外,還有對歌劇院樂池地板、音樂廳地板的更新和數字調音臺作業系統的軟體升級等工作。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