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件盧浮宮珍品來國博展出

日期:2017-01-16 09:3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126件盧浮宮珍品來國博展出 《蒙娜麗莎》遺憾缺席

  中國國家博物館聯手法國盧浮宮博物館推出的2017年開年大展——盧浮宮的創想日前開展。來自盧浮宮博物館的126件珍貴文物藝術品,以特有的方式,呈現法國八百年曆史變遷。

126件盧浮宮珍品來國博展出

  盧浮宮的文物來國博展出了。不過,令人遺憾的是,126件珍品中,沒有《蒙娜麗莎》。這些珍品已經對外展出,展品涉及油畫、雕塑等諸多門類。

  盧浮宮旁挖出景德鎮瓷器

  進入展廳,右側展櫃裏扎堆兒陳列着十來件小型文物,其中兩件瓷器祖籍中國景德鎮,這次算是從法國回家“省親”。其中一件是青花人物圖花瓶(或筆筒),為明崇禎時期在江西景德鎮燒制。這件文物的器底可能被截斷過,如今鑲嵌着鎏金的銅飾。另一件是青花開光人物圖折沿碗,斷代為清康熙年間,碗外壁描繪了一幅女性生活景象。

  中國文物如何在盧浮宮安家?策展人解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盧浮宮經歷了一次翻新改造,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就是那次工程的代表作。當時,工作人員對盧浮宮周邊同步進行了考古挖掘,希望揭開這座宮殿自中世紀以來的每一個秘密。數千件文物陸續出土,其中就包括此次展出的兩件中國文物。“這些文物還包括地磚、生活用品、雕像等,真實還原了法國王室的宮廷生活和城堡周圍繁華的商業與民居。”

  1.5噸大理石雕像展出

  展廳入口處,兩尊雕像分列兩側。右側是讓·德·拉封丹大理石雕像,重達1.5噸。策展人介紹:“這是1781年為了裝飾正在籌建的中央藝術館,盧浮宮向不同雕塑家訂制的‘法國偉人系列’27尊雕像之一。”

  左側的雕像頭顱已經缺失,是一尊立像,高約1.4米。專家介紹,這是西元前2100年左右,拉迦什獨立王國的一位王子。“他以虔誠和大量修建廟宇而聞名,這件雕塑背後的銘文就記錄了這位王子向女神奉獻的祭品清單。”

  盧浮宮博物館館長讓·呂克·馬丁內茲介紹:“這些雕塑都是非常脆弱的,一般很少外展。此次遠道而來,是希望觀眾可以通過這些文物,看到盧浮宮各個時期的歷史印記。”國博還特意在展廳出口位置,立了一面宣傳畫,印着數十件文物的二維碼,觀眾通過掃描就可以了解它背後的故事。

  埃及文物設“專區”

  展廳中部,十余件埃及文物集中展示,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奈斯曼《亡靈書》稱量心臟圖。這件文物距今兩千多年,莎草紙的彩繪依然栩栩如生,描繪着逝者在前往另一個世界的過程中,面對不同神靈的場景。“它通常放置於墓穴中木乃伊的附近,或在木乃伊裹布裏貼身放置,伴隨逝者前往死後世界”。

  這件文物旁邊是一個泥胎盒子,算是亡靈書的“標配”。專家介紹,在古埃及護身符、陵寢侍者、亡靈書將在墳墓中陪伴死者,以保證他們死後舒適的生活。“因為人們在陵寢中放置的小物件越來越多,這種盒子應運而生。盒子上一般繪有逝者在歐西裏斯神前祈禱的葬禮場面。”

  據悉,126件珍品中沒有《蒙娜麗莎》。此次展覽將持續到3月31日,門票為每人50元。(劉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