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下六條的門牌。蔣晨明 攝
我們講衚同的四合院,一般都會講到這是什麼衚同的幾號院。門牌號就相當於一處院落的“身份證”,方便聯繫、通訊和管理。
但衚同門牌號的編制有一套特有的方法,不熟悉的朋友可能並不知道這背後的“密碼”。比如你去一條衚同找一處院子,若按數字序號1號2號3號這樣去找,肯定就錯了。其實,衚同的門牌號是按單雙號分別來標識兩側建築的。規律是這樣的:東西走向的衚同,路北是單號,路南是雙號,號碼從東向西由小至大。南北走向的衚同,路西是單號,路東是雙號,號碼則是由北向南依次排序。所以,熟悉編號規則的朋友,一聽門牌號就可大致判斷宅院的位置了。
當然,在歷史上,並非都是這種編制方法。一般認為,目前北京衚同的門牌是第三代。第一代是民國初年的藍底白字門牌,上面依次寫明所在的警區、街道名稱和門牌號。這個門牌號並不是阿拉伯數字,而是“蘇州碼子”。第二代仍為藍底白字,但在“蘇州碼子”基礎上加注了阿拉伯數字。藍色門牌時代,號碼是“U”形排列,如東西衚同,號碼先從東北角向西,1號2號3號連續依次排列,排到最西北角後,再排西南角,最後折回東南角。1965年北京整頓地名後,才開始了紅底白字的第三代門牌時代。(蔣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