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來了!春耕備耕 復工復産,你準備好了嗎?

日期:2020-03-05 08:20    來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號:        
  • U020200304408214087614.jpg.jpg
  • U020200304408214087614.jpg.jpg

  春雷響,萬物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激戰正酣之時,我們迎來了一年當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

  圖片來源:圖説北京 攝影師劉宏陽

  驚蟄,古稱“啟蟄”,是指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被驚醒而四處遊走,時值每年3月5日、6日之間,今年在3月5日。元代吳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説:“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在我國古代,驚蟄被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以自然現象生動描述了驚蟄期間桃花紅、黃鶯叫、燕飛來的初春景象。

  圖片來源:圖説北京 攝影師劉宏陽

  驚蟄過後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春雷驚百蟲”的結果可能是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甚至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也就是民間習俗的“打小人”。在民間還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寓意災病遠“離”。全國各地在驚蟄這天也有著多種多樣的飲食風俗。在山東的一些地區,不少農家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殺死害蟲,莊稼能順利生長而喜獲豐收。在陜西的一些農村,人們于驚蟄這天會用鹽水浸泡並晾幹後的黃豆放在鍋中爆炒,使之發出“劈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被煎時的蹦跳之聲,然後全家食用炒熟的黃豆。在廣西的瑤族,驚蟄之日家家戶戶則要吃炒玉米,名曰“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嚼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快、嚼得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

  驚蟄前後,全國各地天氣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廣大農村也進入了春耕時節。

  圖片來源:圖説北京 攝影師劉宏陽

  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就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農諺中就有“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的説法,“驚蟄黑牛開犁”就是春耕生産開始的發令槍,是古代一種重要的儀式。

  雖然突發的疫情給今年春耕備耕帶來了諸多挑戰,但春光不等人,春耕備耕已在全國拉開序幕,廣袤的原野上一派繁忙,為豐收描摹著底色。

  “春雷驚百蟲”復工復産要嚴防流行病爆發

  據現代流行病學調查證實,驚蟄前後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疾病也容易在這一節氣流行爆發,因此我們要在繼續奮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嚴防此類疾病的發生。

  眼下,各地陸續復工復産,做好公共場所等疫情防控對鞏固前期的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彈至關重要。

  關於加強復工復産後的疫情防控,鐘南山有兩個建議,一是加強對人員的檢測,特別是人員密集企業,在員工來了一定要接受醫療雙檢測,一個是核酸檢測,一個是IgM檢測;二是所有工廠自來水龍頭、廁所、下水道必須保持通暢。這樣有信心能保證復工復産的安全。

  “雷打驚蟄前”敬畏自然從保護野生動物做起

  圖片來源:圖説北京 攝影師劉宏陽

  古人認為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傳説中,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因此民間有驚蟄日蒙鼓皮的習俗,這也體現出農耕文明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追求。(張璋 孔繁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