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俱樂部如何從第一變唯一

日期:2018-10-09 15:1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龐慧軍/攝

  “票價20元,今兒一晚上您看我們7對演員外加主持人,合着不到2塊錢就看一個人。東邊簋街上的麻辣小龍蝦,一隻還15塊呢!”青年相聲演員徐濤一句玩笑引得台下笑聲一片。這裡是周末相聲俱樂部演出的現場,10月3日至7日,這家在京城頗有名氣的相聲演出團體,以連演5場慶祝15歲生日。2003年,作為全國第一家小劇場相聲演出場所,周末相聲俱樂部在東城區文化館開張,並承諾20元票價永遠不漲價。如今15年過去了,京城大大小小的相聲場所遍地開花,但是周末相聲俱樂部依然恪守自己的諾言,20元票價不變。從當年的第一變成今天的唯一,周末相聲俱樂部走過了怎樣的15年?

  20元最多能聽12段相聲

  東城區第一文化館三層的劇場內,馬季題寫的“周末相聲俱樂部”匾額在舞臺上方高懸,淺綠色的幕布一懸到底,沒什麼特別的裝飾,兩支立桿話筒一擺,兩位演員就此開説。觀眾席間,398個座位幾乎坐滿,大人孩子毫無拘束,那種放鬆閒適的神態仿佛是來看老朋友表演。這是周末相聲俱樂部慶典演出的現場,也幾乎就是它的日常。

  20元一張票,可以聽六七段相聲,每段相聲大約20分鐘;逢春節前夕、相聲類大型比賽前期,演員們會集中在此登臺壓場,甚至可以享受聽12段相聲的特別優惠,運氣好的還會碰上名家新作。這與目前國內演出市場的普通中低價位票價80元至100元相比,可以説是物超所值。

  很多老觀眾還記得20元票價出臺的經過。當年的相聲俱樂部主席、著名相聲演員李金鬥説:“這兩年,隨着相聲回歸劇場,相聲火了,可票價卻居高不下,多數工薪階層接受不了,成立相聲俱樂部就是要讓優秀藝術服務於京城百姓,豐富百姓的文化生活。所以經過反覆考慮後,我們把票價定在20元,不管有多大困難,20元的票價一定要長期保持下去,永遠不漲價!” 如今李金鬥已經由主席變成了前主席,但是20元票價的規矩卻一直沒變。截至前晚,周末相聲俱樂部15年來共演出768場,上演相聲作品千余段,其中新創作品達到300余段,為老藝術家舉辦個人專場50余場,共吸引觀眾達30余萬人次。

  周末相聲俱樂部的元老之一、國家一級演員劉洪沂回憶,“我們那會兒演出,應寧、王玥波、方清平等是前四場的;中四場是李偉建、賈倫等;後四場李增瑞、李金鬥、常寶華、馮鞏……好些青年演員兩個月也排不上演一次。當年我和金鬥都是五十來歲,現在都七十多了。”劉洪沂感慨,畢竟上了歲數,老藝術家們登臺的時間逐漸減少。

  七成新作兩個月內不重復

  周末相聲俱樂部是幸運的,自2008年以後,他們獲得了東城區文委的支援,每週六晚免費使用文化館場地,免去了場租的困擾。但是,俱樂部並非一個組織嚴密的班社,除了創始成員,大多數演員都是在演出前10天,由現任俱樂部主席宋德全等工作人員,一個一個打電話定下的檔期。

  專業演員在大型比賽前來壓場演出,成為周末相聲俱樂部一個傳統。10月3日晚,中央電視台播出的中國相聲小品大賽上,陳印泉、侯振鵬合説的《套路漫談》贏得評委好評。參賽前,這個節目就曾在周末相聲俱樂部與觀眾見面。2017年,劉穎、浩南合説的相聲《時尚評書》也曾在電視上面對觀眾前,在這裡登臺直面觀眾並做出微調。

  “2013年起俱樂部進入了第二時期。”現任俱樂部主席宋德全説,俱樂部決定注重年輕演員的培養,新人新作佔比最高達70%。目前俱樂部團結了全國800多位相聲演員,其中在京的活躍核心演員約為百人。這個舞臺給年輕人提供了大膽創新的機會,有青年演員以機器人、銀行卡等時下生活中的事物為題材創作表演新作品,很有時代氣息。“繼承傳統當然重要,但是如果總也不出新作品,不説新事物,觀眾的思維都會被帶着往回走,那樣可不行,”宋德全説。

  為了豐富觀眾的視聽享受,俱樂部不僅要保證每兩個月內不能出現重復作品,還經常邀請外地相聲演員,甚至台灣的相聲演員集體來演出。

  相聲的凈土百姓的樂園

  2010年左右,北京相聲市場最火的時候各種演出場所曾多達26家,其中既有商業演出也有公益演出。這自然分流了俱樂部的一部分觀眾,但對比之下,觀眾又有了新的判斷。

  周末相聲俱樂部多為專業演員演出,舞臺乾淨、作品清新,這成為吸引一部分特定觀眾的法寶。“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我更願意帶孩子到這裡來。”長期關注相聲俱樂部發展的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副研究員蔣慧明説,在這裡登臺的演員自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不良風氣,這裡是“相聲的凈土,百姓的樂園”。

  然而這份藝術追求,需要有嚴格的管理相配合。演員服裝沒搭配好不許上臺、頭髮沒梳好不許上臺,遲到時間過長也不許上臺。“就前幾天,我的徒弟本來排在第二個登臺,打電話來説會遲到,只好和我對換一下。若當天我不登場,那對不起,以後你也別在這兒演出了。”宋德全説,他曾經就這樣拒絕過一對青年演員。

  “你得一直盯在那兒才行。”周末相聲俱樂部的創始演員之一、著名相聲演員李偉建説,如今登臺的青年相聲演員,很多都是半路出家,沒有公職,説相聲是他們謀生的主要手段。為了吸引觀眾,維持生計,難保笑料的格調。

  如今,北京演出相聲的小劇場約有20來家,幾乎每個月都有新開的,每個月都有關門的。能像周末相聲俱樂部這樣還一直紅火着的並不多,希望它還將繼續火下去。(李洋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