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湯李簡介

日期:2018-04-06 16:48    來源:北京旅遊

分享:
字號:        

       北京天橋茶湯李歷史悠久,是老北京地區傳統風味小吃。茶湯味甜香醇,色澤杏黃,味道細膩耐品。茶湯製作是將糜子面洗凈,用涼水浸泡兩小時,瀝凈水,碾成面,再過細籮,即成糜子面;茶湯壺內灌滿涼水,燒沸,取碗一個,倒入開水和適量涼水攪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調成面糊,再用開水將面糊衝熟;在茶湯上面撒上紅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

茶湯是北京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源與蒙古族的油茶。雖然名字裏帶茶,但和茶葉沒有什麼關係。北京茶湯製作分為磨面和沖泡。將糜子面洗凈,用涼水浸泡兩小時,瀝凈水,碾成面,再過細籮,即成為面茶專用的糜子面。吃的時候,先取適量的糜子面放入碗中,用適量的溫水將其調勻成面糊狀,再用湯壺中燒開的水將面糊衝熟,灑上芝麻、糖桂花、紅糖或者白糖等八種調料,所以也叫“八寶茶湯”。

清咸豐年間,茶湯李創始人李同林以做茶湯等小吃出名,曾為清宮慈安、慈禧製作茶湯等食品。慈禧去世後,應太監魏公公邀請在東安市場設置攤位,專營茶湯、油茶、元宵、扒糕、涼刮條面等小吃。到了民國,茶湯李一年裏的大部分時間都扛著他們沖茶湯用的大銅壺東奔西走趕廟會,那時京城廟會有前門外和安定門外的兩個精忠廟,左安門內的慈仁寺、法藏寺,虎坊橋的王道廟,琉璃廠的延壽寺、火神廟等。李同林的兒子李世忠自幼隨父趕廟會,學會了家傳的手藝。

1934年,白塔寺喇嘛邀請茶湯李第二代傳人李世忠在白塔寺山門前設攤,冬天經營茶湯、油茶、元宵,夏天經營扒糕、涼粉、刮條面。雖然以寺院門洞作為店面仍然顯得簡陋,但畢竟有了固定的店址,於是原來賣茶湯用的單板案子也跟著升級為“雙合大條案”,條案四週用竹條包住,以圓銅釘連接。整個條案6米長,案面上刷清漆,極為清潔、光滑。案上所置用於盛放原材料的木盒、碗、盤、碟、勺等均十分講究,木盒長60釐米,高12釐米,每年都用清漆油一遍,因此幾十年之後依然光亮鑒人。而這張細細長長的條案上還聚集著從明嘉靖年間到清道光年間的瓷器,一色兒都是官窯出品,件件都可稱為茶湯攤販的鎮攤兒之寶。現今李家人還珍藏著這整套器具。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