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引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报告显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北京、波士顿、伦敦排名全球前五位,北京自2022年以来连续3年排名全球第三位,并与全球第二名的差距逐年缩小。在科学中心维度,北京连续2年排名全球第二,与全球第一名的纽约差距大幅缩窄,基本持平。在创新高地维度,北京首次超过纽约,位居全球第二。在创新生态维度,北京从去年的全球第十一上升至第九。

更多>>

科创引领・三城一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

  • 中关村科学城
  • 怀柔科学城
  • 未来科学城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 顺义区
  • 中关村科学城

    中关村科学城

    聚焦,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原创成果和国际标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核心定位是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

    更多>>

  • 怀柔科学城

    怀柔科学城

    突破,聚集一批大科学装置,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吸引聚集全球高端科学家。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建设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新高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地、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

    更多>>

  • 未来科学城

    未来科学城

    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聚焦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领域、技术创新领航区、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技术人才集聚区

    更多>>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承接,发展高端制造业,承接三大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宜业宜居绿色城区。

    更多>>

  • 顺义区

    顺义区

    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承载地、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更多>>

科创示范・中关村示范区

更多>>
  • 东城园
  • 西城园
  • 朝阳园
  • 海淀园
  • 丰台园
  • 石景山园
  • 门头沟园
  • 房山园
  • 通州园
  • 顺义园
  • 昌平园
  • 大兴亦庄园
  • 怀柔园
  • 平谷园
  • 密云园
  • 延庆园
  • 东城园

    园区突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着力培育高成长性企业,聚焦信息科技集聚发展、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文化金融创新发展,积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不断完善产业生态持续激发创新活力,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抓好重点项目落地,努力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园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古都风貌,拥有国家级文物4处(钟鼓楼、国子监、孔庙和雍和宫),市级文物7处,保护院落4处,歌华大厦、雍和大厦等大型现代化楼宇设施85座,建筑面积约570万平方米,以及嘉诚印象藏经馆17号、人民美术文化园等分布在胡同的胡同创意工厂17处。
  • 西城园

    西城园包括北区(德胜街区)、西区(北展街区)和南区(广安街区)3个区域。西区将打造成"城市设计、时尚设计、科技金融"集聚区;南区将打造成"金融服务、高端交易"集聚区;北区将打造成"研发服务、金融后台、创意设计"集聚区。西城园已基本规划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研发设计、出版创意、科技金融为主要支撑的产业格局。
  • 朝阳园

    中关村朝阳园是朝阳科技创新主阵地和北京数字经济核心区主承载区,是全市唯一全球化创业方向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全市唯一入选国家首批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北京20个“两区”重点园区之一。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之一,国务院批复中关村朝阳园政策区面积26.1平方公里,包括电子城东区、西区、北区、望京地区、健翔区及垡头中心区六个片区。2023年1-11月,中关村朝阳园规模(限额)以上重点企业总收3430.7亿元,同比增长9.5%。未来将聚焦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未来产业等推动集群化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 海淀园

    海淀园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源地,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包括中知学原始创新组团、上地西三旗组团、永丰组团、翠湖组团。园区企业科技实力强盛,初步形成以IT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部和企业研发总部聚集区。先后获得多个国家、北京市甚至是世界级的科学技术奖的奖励。
  • 丰台园

    丰台园是中关村最早的“一区三园”之一,经过30余年发展,园区已成为创新活跃、要素集中、经济发达、区域和谐的总部经济区,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丰台区核心的城市经济功能区。园区已实现政府加市场的管理与运行体系。丰台区相关委办局在园区设有派驻机构,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
  • 石景山园

    园区已形成网络游戏、影视动漫、数字媒体和设计产业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努力打造"石景山服务"品牌,建立健全"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创新激励"四位一体的园区发展政策体系,将品牌、政策和服务优势辐射至全区。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多种扶持项目,在全区形成从创新研发、创业发展到产业集聚的良好功能布局。
  • 门头沟园

    园区位于门头沟新城南部,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西岸,已形成以数控装备、生物医药、仪器仪表、机械等行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建成北京城西总部新基地,以发展高端制造业、网络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为发展目标,精心打造企业研发中心、结算中心、行政中心、销售中心"四位一体"的总部集群。
  • 房山园

    中关村房山园包括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良乡经济开发区、北京生态谷等片区。聚焦“1+3+N”重要功能区建设,主导培育和发展新型储能与氢能、先进基础与关键战略材料、智慧医工服务、智能制造与网联汽车4个产业方向,创新发展"前店后厂”模式,推动北京核心区一大批创新成果在房山园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落地。
  • 通州园

    中关村通州园是北京城市副中心“3+1”功能定位科技创新功能的主要载体、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之一。近年来中关村通州园总收入、研发强度、利润总额等重点指标稳步增长,在中关村“一区多园”中排名逐步提升,高新企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 顺义园

    顺义园包括6个基地,集中形成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六大新优势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四大潜力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研发服务、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孵化转化,建设"生态良好、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城乡一体"的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
  • 昌平园

    2012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复,昌平园政策区范围由1148公顷调整为5140.71公顷,位列中关村示范区"一区十六园"空间规模第三位,包括29个地块,分布在昌平区13个镇(街道),由中心区、未来科技城、北京科技商务区(TBD)、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三一产业园等重点功能区及部分镇级开发区等组成,并形成能源科技、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五大特色产业。
  • 大兴亦庄园

    大兴-亦庄园规划占地面积9827.07公顷,共有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大兴经济开发区、新媒体核心区等14块区域,园区企业可享有国家、北京市、中关村示范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位于大兴新城,2002年成立。2006年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规划面积963公顷,批复为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建设,是北京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市政府决定经济开发区700公顷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科技园",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
  • 怀柔园

    2012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中关村怀柔园规划面积约7.11平方公里, 包括核心区西区、中区、南区以及北区1~4区7个地块,涉及雁栖镇、怀北镇、北房镇等部分镇域范围。其中核心区面积6.62平方公里,位于怀柔科学城范围内。
  • 平谷园

    园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地处京津冀三省市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居住生活环境良好。园区以打造"京东生态科技城"为目标,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建园方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合作谋求共赢、园区引领全区"发展战略,加速"三园区、五基地"产业聚集,引领地区经济面向高端转型升级。
  • 密云园

    园区结合密云县建设"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着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且提出打造"'总部经济+标杆工厂'基地、现代制造业和数字信息产业基地"两大功能区的总体规划。园区已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型建材产业、食品饮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 延庆园

    延庆园是北京市辐射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两城两带"中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拓展区域。园区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政府服务高效,具有优良的投资环境,初步形成了"一园多基地"空间布局、"121"产业集群创新引领的发展格局,整体定位为首都绿色科技新磁极,京冀协同发展新支点。

科创示范・科创资源

科创示范・服务保障

*本栏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与首都之窗合作共建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