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南村:人居环境提“质”乡风文明增“色” 北宫镇以“微改造”推动乡村“大变化”

日期:2025-08-29 15:27    来源:北宫镇人民政府

分享:
字号:        

  斑驳的老墙变身“时光画廊”,稻浪与彩绘相映成趣,古树公园里童趣盎然……走进如今的太南村,一步一景,处处皆画。这不仅是环境的蜕变,更是乡风文明的升华。今年以来,北宫镇以“古林乡韵”人居环境提升项目为抓手,落实好丰台区“丰彩城市艺术季”工作要求,通过“美化添彩、绿化提质、强功增效、焕颜塑风”四大行动,让太南村从“外在颜值”到“内在气质”实现双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image.png

  美化添彩:艺术赋能,唤醒乡村记忆

  太南村的改造,从“细微处”入手,以“艺术+”为切入点,让乡村焕发新生。旧墙上的彩绘《接住童年的纸飞机》,将村民的儿时记忆定格为永恒;稻禾映画与草顶墙相融,讲述着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古树公园的“树洞童话”,让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23处小微景观串珠成链,形成一条“可游、可感、可共鸣”的乡村美学动线,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让村民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找回归属感,让游客在漫步中感受乡愁的温度。

image.png

  绿化提质:生态筑基,打造宜居家园

  依托“古树公园”生态本底,太南村在保留原有乡村脉络的基础上,对公共空间、边角地块进行绿化提升,补植乡土树种,打造生态微景观。曾经的闲置空地变成了“口袋花园”,杂乱的边角地整理为“绿色小品”,村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绿化不仅改善了生态,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的生活习惯,乱堆乱放少了,主动护绿、爱绿的人多了,乡村的“绿色基因”正在代代传承。

image.png

  强功增效:功能升级,提升生活品质

  人居环境改善,不仅要“好看”,更要“好用”。太南村在改造中注重功能性提升,优化公共活动空间,让村民茶余饭后有了更多休憩、交流的场所。同时,聚焦村民实际需求,建设集中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有效解决飞线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和车辆乱停乱放问题,让村庄更安全、更有序。结合乡土文化特色,将部分闲置房屋改造为“乡村书屋”“文化驿站”,定期开展乡土文化讲座、手工艺体验等活动,既丰富了精神生活,又增强了村内凝聚力。环境变好了,生活更方便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image.png

  焕颜塑风:文明浸润,培育乡风新貌

  环境的改变,也在悄然塑造着乡村的新风尚。彩绘墙上的乡愁故事,让年轻人更加了解家乡历史;整洁的村容村貌,促使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的优化,促进了邻里互动与文明乡风的形成。如今的太南村,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参与环境维护的多了;冷漠疏离的少了,互助友爱的多了。人居环境改善不仅“塑形”,更在“铸魂”,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image.png

  从“一村美”到“全域兴”,北宫镇乡村振兴再出发

  太南村的蜕变,为北宫镇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下一步,北宫镇将以太南村为示范,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思路,推动更多村庄借鉴“微改造+艺术赋能”模式,实现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同时,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将各村特色景观串联成线,打造北宫镇“乡村美学风景带”,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人居环境改善,既是“面子工程”,更是“里子工程”。太南村的实践证明,乡村建设不仅要改善硬件,更要通过环境提升引导乡风文明,增强群众认同感,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最终实现“环境美—乡风好—产业兴”的良性循环。未来,北宫镇将继续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从“一处美”迈向“全域美”,让更多村庄焕发新生,让北宫成为人人向往的“诗意栖居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