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5年学子回家活动:教育传承与家园情怀的交融

日期:2025-07-14 14:23    来源:丰台区教委

分享:
字号:        

  七月的丰台,教育的温度与成长的力量在校园里交融。近日,丰台区卢沟桥小学、北京市大成学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相继举办“学子回家”活动,虽形式各异,却共同以“重逢”为纽带,串联起校史记忆、育人成果与家园情怀,让“教育传承”在互动中焕发新活力。

image.png

  “1914年建校时的青砖黛瓦,1986年分设时的不舍,2023年合并时的期盼……111年的时光,都藏在卢小的一草一木里。”7月12日,卢沟桥小学“学子回家”活动现场,主持人的话语让在场的新老学子眼眶发热。这场以“小虎精神映卢小 宣讲聚力向未来”为主题的重逢,不仅是校友的相聚,更是一场跨越40年的精神接力。

  作为百年老校,卢小的灵魂藏在“小虎子小队”的红色记忆里。40年前,一群少先队员坚持守护卢沟桥、擦洗石狮子,用平凡坚守书写责任担当,事迹传遍全国。活动现场,70多岁的原中队辅导员方庆珍特意从家中赶来,颤抖着展示当年的活动手稿:“孩子们擦狮子的手磨出了茧,却没人喊累——这就是‘听党召唤,责任在肩’的根。”当年的小队第二任队长、如今已是教师的赵春红则回忆起登上人民大会堂领奖的瞬间:“那一刻懂了,‘小虎精神’不是口号,是一代代人要扛住的责任。”

  传承在仪式中具象化:少先队员为两位前辈系上红领巾,鲜红的三角巾与花白的头发相映;校长为赵春红颁发校外辅导员聘书,她转身将“小虎子小队”队旗交给新队员,旗帜交接的瞬间,掌声雷动。“我们会像前辈一样,守护卢沟桥,守护卢小的精神!”新队员代表苏乐琦的誓言掷地有声。

  从百年校史宣讲到卢沟桥故事探索,卢小用一场“精神寻根”告诉学子:回家,是为了带着初心再出发。

  在丰台区“学子回家”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7月中旬,北京市大成学校“艺绽七月?美润大成?归鸿筑梦”美术课程成果展上,2025届毕业生的作品前围满了参观者。这场展览不仅是该校美育成果的“成绩单”,更是“学子回家”活动中最具诗意的表达。

  作为丰台区美育标杆校,大成学校以四大展区构建了艺术与成长的对话场:校友作品展区里,平面设计、雕塑与油画诉说着专业成长;社团成果展区中,沙画、陶艺、羊毛毡等“接地气”的创作,诠释着“崇德尚艺,创美求真”的理念;基础造型展区最引人驻足——高一高二学生的作品里,既有致敬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题材,用色彩还原峥嵘岁月;也有描绘丰台科技园、丽泽商务区的新作,让家园新貌跃然纸上。

  “艺术不该只在画室里。”2008届校友张学森的雕塑《看海》前,不少学弟学妹驻足沉思。这件讲述山区学子靠奋斗改变命运的作品,与“学子回家”的初心共振。更暖心的是,160余幅春季写生佳作走进社区,让校园艺术成为连接家校的纽带。

  从高校教授点赞到社区居民驻足,从校友分享创作心路到在校生感悟艺术力量,大成学校用画笔证明:教育的美,既能致敬历史,更能点亮家园未来。

  “李校长,您当年总说‘错题本要像字典一样厚’,我现在带学生也这么教!”7月12日,首经贸附中校门口,一位校友紧紧握住校长李智勇的手,笑声里满是时光的温柔。这场以“学子回家话成长,梧桐花开自芬芳”为主题的活动,把校园变成了“成长故事汇”。

  清晨的梧桐树下,老师们早早等候,拥抱、合影、翻看旧相册,熟悉的场景让校友们仿佛回到少年时。报告厅里,北师大教授楚江亭的讲座《学科学习优秀的根基》干货满满,结合“状元案例”解析成长密码;高三毕业生马新尧的分享戳中人心:“高中三年就像‘人生资产负债表’里的固定资产,永远在增值。”初三毕业生高伊帆则以十年回望告诉学弟学妹:“学习教会我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抗住风浪的韧性。”

  最动人的是“时光重温”环节:美术教室里,校友们跟着当年的老师捏橡皮泥,指尖的温度带回青涩时光;书法课上,墨香里重现“一笔一划写端正”的教诲。梁群霞老师特意准备的“得意门生奖”,更是让不少人红了眼眶:“老师还记得我的名字,这就是回家的意义。” 从师长的叮咛到校友的分享,首经贸附中用温情证明:母校永远是学子的“精神原乡”,而学子的归来,正是对“教育滋养”最好的回馈。

  丰台区2025年学子回家活动,多校联动,却藏着共同的“教育密码”:卢沟桥小学的精神传承、大成学校的美育联结、首经贸附中的情感共鸣,本质上都是“教育生态”的生动实践——以“学子回家”为支点,让校史活起来、让成果动起来、让情感聚起来。

  正如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所言:“学子回家不是简单的重逢,而是让教育的‘过去’赋能‘现在’,让‘个体成长’融入‘区域发展’。”当老校友带着经验归来,当在校生带着憧憬接力,丰台教育的“传承链”正越拧越紧,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育人力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