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北京 > 专题视频 > “十四五”期间北京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有哪些工作成果和成效?

“十四五”期间北京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有哪些工作成果和成效?

视频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25-09-15 11:00 
分享: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晓涛:“十四五”以来,北京始终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也在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的全面振兴。市民普遍能感受到一幅“城乡共美、百姓共富”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农产品质优农民增富。种业研发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国首个高通量农作物育种加速器投入使用,作物育种时间从原来的6—8年缩短到2—3年,像自主选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也打破了国外种源垄断,并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为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也贡献了北京力量。智慧农业蔚然成风,在智能温室里面,通过轻点手机就能调控温度和湿度,让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调配出农作物所需要的营养配比,我们也依靠数据说话,让昔日一些农业的“老把式”变成了今天的“新农人”。名优品牌不断涌现,像妫水农耕、三生有密等区域公共品牌,密农人家、北菜园等一系列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地带动和促进农民的增收。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较2020年年均增长7.3%,快于城镇居民收入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二是通过示范带动,乡村美了产业强了。我们深入实施“百千工程”,延庆井庄镇建成全市首个乡村奥莱项目,昌平兴寿的乡村市集、平谷南山的乡村烘焙、怀柔渤海的乡村咖啡等一批乡村服务新业态火爆出圈。全市首批“百千工程”12个示范片区全面建成,示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普遍提高20%以上,村民们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手工艺品供不应求,不仅留住了乡愁,同时也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2024年,北京乡村旅游总收入超35亿元。全市59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提前3年全部实现消薄。
  三是实现生态有价,植绿有利生态惠民。北京建立了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体系,并且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GEP-R)和地区生产总值(GDP)的交换补偿,创新机制实现了生态建设价值的可计量、可交换、可直接收益,通过交换补偿让以生态涵养为主要功能的地区共享了全市的发展成果。我们也发布国内首个生态产品评价的地方标准,为中华蜂蜜、密云水库鱼等贴上生态产品的“身份标签”,产品收益翻番。通过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类项目,村民依托生态环境价值的提供,每年可稳定获得项目收益分红。以上这些措施,让广大村民不断从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了金山银山。
  未来,北京将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让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市民群众的获得感也更强。
阅读全部

我来说两句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