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北京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有哪些突出成效?
视频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25-09-15 11:00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剑华:进入“十四五”以来,北京市深入落实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特别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持续完善市场、提升效率、激活主体、做优环境。
一是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有力。坚持畅通循环、做大增量。实施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以服务企业内涵式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促进产业链构建为导向,形成招商引资的新模式,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促进各方面政策形成组合拳,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全面清理市场准入壁垒,坚持“非禁即入”,创新新兴产业监管模式,发布了全国首例人工智能领域的监管沙盒。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指引,优化信用监管,为5.1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
二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深化。前一个星期,北京获批建设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围绕要素高效配置开展全链条改革,是北京突出的优势,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聚力技术要素激发创新势能,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多项改革试点已经推向全国。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扎实推进科创金融改革,北交所设立四周年,目前总市值已经突破9000亿元,同时新设了8支政府引导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已支持212个项目约190亿元。开展国家数据要素综合改革,构建起数据共享、开发、利用、保护的全链条,发布首个场景化、字段级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省级层面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支持北京绿交所建设成全国统一的CCER交易中心,服务更多企业向“绿”而行。
三是经营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收官,市管企业在资产总额、营收、利润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上位居全国前列。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两新”,在市政、交通、公共服务方面推进一批项目,为民间资本参与拓宽路径。“十四五”期间全市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达到1030个,总投资额超过1.3万亿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平等开放,2024年全市部署超过六成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项目都有民营企业的影子。全链条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出海,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额由2020年的2251亿元增至2024年的4353亿元,增长了93.4%,占地区外贸总额比例增至12.1%,这两项指标都创了新高。
四是以“北京服务”做优营商环境。升级打造“北京服务”品牌,持续深化“小切口”改革。突出力度,打造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113件服务企业群众“一件事”改革,12345企业服务热线、企业“服务包”、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共同解决企业诉求近百万个。突出速度,推动“京通”实现1453项市级服务“掌上办”,“京策”实现579项政策“及时兑”。突出温度、全面执行“扫码检查”,非现场检查覆盖率达到接近七成。突出开放度,率先设立外宾支付服务示范区,推出全球首个城市轨道交通“五大卡”拍卡过闸服务,率先支持外国护照“刷脸”认证,让外籍人士在京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我们也深知改革永无止境,将始终把市场和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阅读全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