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3.jpg.jpg
祁国琴
祁国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口店研究中心顾问。1939年3月生于甘肃天水,籍贯山西原平,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1963—1967年为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生,1968年留所工作至1999年退休,退休后返聘至今。
1979—1981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做访问学者;1994—1996年三次赴台与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合作研究澎湖海沟动物群。先后出访过日本、波兰、瑞士、德国、朝鲜、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主要学术著作有《华北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兼论人类生活环境》。
主编有《蝴蝶古猿产地研究》。
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祁国琴:对周口店和裴老的几点印象
1957年,我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貌第四纪地质专业。学第四纪地质当然离不开周口店,我第一次到周口店是1959年。老师带我们到周口店看展览,并在其周围观察地貌、地层及地质构造。当时那里很冷清,展览很简单,工作人员也很少。我只记得身材高大、但已驼背的刘老先生给我们做讲解,他是第一个头盖骨发现的亲历者,所以讲起来很生动。
应该说,在我国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是从周口店开始的。解放前在地质调查所内设有新生代研究室,周口店的所有事物都由其负责和承担。中外科学家共同参加了周口店的野外发掘和室内研究。他们不仅用艰辛的劳动和高超的技艺为中国的第四纪地质建立起一个典型剖面、更为古人类学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大学期间我们经历了“反右”“大跃进”等运动,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等到毕业那年高教部下令“北大、清华57级理科学生学时延长一年”,于是我在大学读了六年到1963年才毕业。毕业后之所以考研究生一是因为我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不需要我毕业马上工作挣钱,二是我国研究生招收情况的改变(解放后第一次招研究生是在1956年,当时国家提出“向科学进军”,开始招收“副博士研究生”,1957年反右后就不招了。到1960年研究生是分配的、不经过考试。1961、1962年又开始招但没什么人报考。到了1963年,老师跑到宿舍来动员我们考。在此情况下我和很多同学都报考了)。
北大地貌第四纪地质专业也讲授古生物,但没讲过古脊椎动物,主要原因是没人会讲。裴老当时招考的题目是“第四纪地质”,否则我也不敢来应考。进所后补了很多课,特别是周明镇和裴老亲自写讲义、亲自先后为我们讲授“古脊椎动物”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听课的不只是我们当年进所的几个研究生,也包括同年进所的大学生以及在这之前进所的年轻同志,甚至地质所的一些研究生和年轻同志也跑来听。我们研究生听完课必须得考试,因为这是我们的必修课程。而其他一些听课的同志并不要求他们考试,但他们也主动参加考试。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为我们后来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4年春天,裴老的第四纪课讲完了,亲自带我们去周口店跑了两个礼拜。其实,我真正了解周口店就是这两个礼拜。我曾在《不朽的人格与业绩》中发表过一张照片(108页),大家可从这张照片看到,当时不止我们几个研究生,还有很多同志都跟着去了。可以说解放前周口店的许多重大发现都与裴老有关,有些还是他亲自发掘和研究的,所以讲起来如数家珍。裴老首先给我们讲周口店地区的地质、地层、构造情况,接下来介绍周口店的发现和发掘历史。带我们参观陈列馆展览时他给我们讲讲“北京人”在头骨、下颌、牙齿及肢骨方面与现代人的区别;在动物方面着重讲了第四纪几种鬣狗牙齿的区别和几种偶蹄动物在“炮骨”方面的不同。陈列馆的东西看得差不多了就带我们到各个地点去跑。在第1地点,他告诉我们哪儿是南北裂隙,哪儿是师丹斯基最早发现“北京人”牙齿的地方,哪儿是第一个头骨发现处,哪儿有灰烬层、烧骨,什么是上文化层,什么是下文化层,鸽子堂是怎么回事……山顶洞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现在看它有上、下两个洞口,什么是上砾石层、下砾石层及它们对了解周口店地区新构造运动、周口河的变迁以及龙骨山洞穴堆积形成的重要性等。裴老还带我们去看和讲解保护区外的第6、13、14、20等地点以及下砾石层。
有人说,裴老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是运气好,其实不然。首先,那是在当年的12月,天气已经很冷,要是换个人没准早就收工了。还有,头盖骨发现在一个10多米深的小洞里,他是用绳子吊下去亲自将头盖骨取上来的,换了别人也未必能这么做。我觉得裴老是有真才实学的。周口店的石器是他最早认出来的,大家都认为不是,还把法国最有名的专家步日耶请来,专家说是,还让他去法国。他并没有立即就去而是又过了4年,周口店的工作已全面展开,有了完全能接任的同事,他才脱身去实现更高的理想。1966年发现的第6个头盖骨也是在他主持下发现的。为什么要从上面第3层挖?看来他是有所考虑的。而发现的两件头盖骨与先前在附近找到的两件头盖骨骨片正好是一个个体。如果换个人来主持这次发掘就未必有这样的结果。而立之年就发表那么多传世著作(见高星裴申主编《不朽的人格与业绩—纪念裴文中先生诞辰100周年》2004年科学出版社)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北京市与中科院共建周口店以来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新馆的建设、各地点的清理加固、园区的建设等)。但我觉得这些 都属“硬件”方面的、更重要的是软件方面的建设。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而且很多人文化水平也很高,这样就要求讲解员也要不断提高对周口店的认识水平、讲解水平,不仅要学外语,更要阅读和深入了解有关周口店业务方面的知识。不可能要求每个讲解员都能如此、起码要有一两个要达到这样的水平。这样,才能接待那些真正懂行、内行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