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3.jpg.jpg
吴茂霖
吴茂霖,1938年生于江苏苏州;196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人类学专业;1963年9月—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要从事古人类化石研究工作;1998年底退休。
1989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6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5年被中国科学院授予管理人员突出贡献津贴。1998年被大连自然博物馆聘为客座教授。
1989年除科研工作外还兼任研究所科技开发部副经理。1992年接任经理。主要负责对外举办我国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或模型)和古人类化石(或模型)展览。在任期内对外展出的国家有: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英国、德国、葡萄牙等,其中日本和韩国在多地巡回展出。此外,1993年在香港地区举办了大型的中国古生物化石展—物竞天择。
吴茂霖:我对周口店的点滴印象
我当时大学毕业分配到所里,周口店遗址是研究所的下属单位。我们乘火车去的周口店,下车走不多远就到。那个时候陈列室很小,好像就100多平方米,一排灰色的老房子。1968-1969年要拆掉老房子盖新馆,所里就派一部分同志前往周口店帮助整改。记得那时周口店刚刚招录了一批初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来当讲解员,他们对这方面了解很少,差不多是我们所里的同志去讲解,慢慢地让他们背,当时也算不上培训班。我们整改目的是想把陈列内容从周口店这个点变成线。除了重点介绍周口店外,还要把国内发现的其他一些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人类化石、旧石器文化、共生的动物群等有系统地介绍给观众。此外还把国外发现的一些人类化石及地点有重点地介绍给观众。周口店第1地点除发现北京猿人外,在山顶还有个洞,在洞中也发现了3个头骨,称为山顶洞人,其地质年代已是更新世晚期了,国内其他晚期的人类化石也在整改中放进馆内介绍。60年代整改,所里去很多人,那时候我与几个刚毕业的是最年轻的,排不上号。
以后和周口店就没有太多来往,一直到1990年左右,我们所在周口店又办了一次培训班,各个地方博物馆中相关业务人员都来参加,我去讲了几次课。再有就是外宾参观时,我陪他们到周口店来去过几次,其他的就比较少了。真正和周口店联系比较多的时候,是我到所里的开发公司以后,因为我们出去办很多展览,展品都是大家伙,如恐龙等,装箱后的体积更大,所里没场地,很多展品回来以后只能集中放在周口店。所里的工人要到周口店去把这些展品维修、装架、制作模型,以便到其他地点展出,因此我去周口店的次数也就增多了,有时一个礼拜要到周口店好几趟。当时吃饭不方便,就在周口店办了餐厅,以便有参观的人来,也可以在那里吃,到1997年办不下去了,也就关了。
我是人类学专业出来的,自然知道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是世界闻名的。但原来是从书本上学的东西,直到第一次去周口店,看到第1地点是什么样子,猿人是从什么地方发掘的,才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参观了才知道当时周口店还有许多其他地点也出土许多化石,如第5地点的哺乳动物,第3地点和第14地点的鱼化石等等。
1966年的发掘是裴文中院士带领的邱中郎、张银运等发掘的。他们发现的北京猿人头盖骨是仅有的一个真化石,其余的头盖骨均在1941年下落不明,所以1966年发掘所得显得格外珍贵,其余留下的都是模型。1929年发现第一个头盖骨的也是裴文中先生,后来主要是贾兰坡先生主持发掘,时间很长。
现在我们在其他化石地点获得的人类化石,不管是时代比周口店时代早的猿人(直立人)化石,还是时代比周口店晚的人类化石,其主要的体质形态对比对象就是北京猿人。可以说北京猿人是人类起源发展阶段中一个重要环节。我国的早期智人或晚期智人化石某些特征呈现出与“北京人”相似的共同特征,说明中国的人类化石有传承性,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19世纪末,在印尼爪哇岛,一位军医找到一个不带脸面部的头盖骨,次年又找到一根股骨,他给这个人类化石的学名定为直立猿人。但由于没有石器等工具的发现,所以遭到了学术界的强力反对和质疑。最后连他自己也改变了观点,认为这些化石是属于一种大型的长臂猿。直到周口店遗址的人类化石、大量石器和6米厚的灰烬层被发现,人类学家们很快承认这是早期的人类化石,因此印尼爪哇岛的人类化石也被大家承认。1980年10月古脊椎所在日本举办了北京猿人展,这次展品中有1966年发现的北京猿人真标本,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经过国务院批准的。日本也非常重视,听回来的同事说,从过海关到展出地,是由警车开道送到展场。后来在1983年和1985年分别举办了中国古人类展和中国恐龙展,这两次规模较大也比较隆重,展品很多,参观的人也相当多。还有一次是1989年在日本举办的人类起源展,是日本《读卖新闻》主办的,展览中一些人打扮成古人的样子在制作石器,还有人做陶器,都是现代人模仿的,参观的人也相当多,展览办得很成功。
我想周口店有条件的话,是否也可以到外面去办办展览。另外也像博物馆一样做一些研究工作,除展出外也可以开展一些发掘。另外展览也要搞活,可以把其他遗址或博物馆有关古人类研究的展览请到周口店来,也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搬到外面去,与别的单位合办。总之要走出去、请进来,开拓思路,不能太死板。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早期人类发现都是在非洲,有的地点发现的化石被认为是能直立行走,生活时代是600万—700万年前。当然这种推断不是被大家公认的,不少人类学家提出质疑。但南方古猿发现已达9种之多,时代是450万年,这是被公认的。20世纪60年代对人类发源地是在非洲还是在亚洲争论不休,但现在不争了,因为早期人类目前均发现在非洲。不争不等于没有想法,虽然早期人类在非洲发现种类较多,但我们的祖先还没有找到。人与猿分化是800万年前,所以有些学者认为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隆起后,东南亚某些地方的古环境及古气候特征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生存十分有利,而中国又发现中新世晚期古猿化石较多,相比之下非洲发现的较少,所以在东亚地区中国发现更早的早期人类可能性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