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

日期:2017-07-26 09:23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网站

分享:
字号:        

  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名永通桥,因东距通州8华里而被百姓俗称八里桥。历史上拱卫京师的古桥有三座,一为京西南的卢沟桥,二为京北昌平的朝宗桥,三为京东通州区的八里桥(永通桥)。八里桥建于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南北长50米,东西宽16米。桥面两侧有32副石栏板,板面上的雕刻刀法流畅,粗犷有力。栏板上有望柱33对,每个望柱上雕有石狮。石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可与著名的卢沟桥石狮媲美。桥东西两端各有一对戗兽,长鬣密麟,昂首挺胸。护坡石上卧伏着四只镇水兽,扭颈倾头,怒视碧波。桥南往东200米处,立有清雍正御制石道碑一座。大桥两岸,绿柳白杨,芳草萋萋,风景如画。白天,凭栏东望,可见巍巍古城;夜晚,扶栏观水,细波之中,月影婆娑,或如玉盘,或如银钩。若有客航货舟通过,桨碎玉盘,水折银钩,甚为壮观。昔日的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指的就是此地。桥上的每块石头之间嵌铁相连,十分坚固。

 

  1860年八月初七,英法军队以6000人的兵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分三路向八里桥一带猛扑。当时,驻守八里桥一带的清军三万,由僧格林沁统率。清军当时处于冷热兵器转型期,武器落后,与英法联军展开生死决战。战至当晚,虽然清军官兵前仆后继,打死联军一千多人,最终八里桥仍未守住,3万将士全部殉国。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