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四年至十九年(1749年-1754年)建成万寿山、清漪园
从乾隆十四年(1749年)开始,为准备圣母皇太后六十寿辰大庆,新建万寿山清漪园(即今颐和园)。这里原名瓮山,山下湖泊为西海,经过疏浚淤塞的泥沙,芟除丛杂的苇茭,首先使西海“廓与深两倍于旧”,将玉泉山水与香山诸泉水汇人湖中,成为京师西北最大的蓄水库,遂改名为昆明湖。又于瓮山山阳建大报恩延寿寺,因易山名为万寿山。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漪园基本完工,其大小景点百余处。全园以万寿山前山中段大报恩延寿寺为中心,东段为勤政殿、玉澜堂、乐寿堂等宫殿群,西段则有听鹂馆、石舫等景点;后山建有藏式寺庙和仿江南水乡小镇而布置的买卖街(亦称苏州街)。昆明湖可分为后湖和前湖两区。后湖清静幽深,富有自然意境;前湖水面辽阔,气象雄浑。其南有十七孔桥,如卧波长虹,与湖内广润寺(龙王庙)相连。乾隆咏万寿山清漪园篇什极多,八十五岁时所写的《由玉河泛舟至万寿山清漪园》一诗对其作了全景式的描绘:
玉泉舟下玉河道,日丽风和波不雄。
芷白蒲青景有望,鸢飞鱼跃兴无穷。
清漪水声从新秀,万寿山光即渐融。
行不须臾吟数首,裴家构思或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