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志愿者

日期:2022-08-18 16:27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号:        
  • 黄玉庆
  • 黄玉庆

黄玉庆

  身体力行守护北京地区田野文物

  黄玉庆现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志愿者,他积极配合博物馆开展党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多次组织并参与展览讲解、公益讲座,志愿服务800多小时,获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志愿服务“杰出贡献奖”。

  “北京地区革命石刻文物信息化采集”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志愿服务队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作为项目组核心成员,黄玉庆用两年多的时间走访了北京十六个区,调研了200余处战斗遗址、烈士墓及纪念塔、碑亭、纪念碑、石幢、碑屏、墓碑、墓志、摩崖石刻等革命文物;开展了烈士纪念碑、墓碑、摩崖刻石等革命石刻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工作,对其进行摄影、摄像、拓片、测绘、线描,留存了珍贵资料和档案。

  北京地区田野文物分布面积广、数量多,但也面临被群众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和基本建设工程破坏以及被盗掘等风险,如何保证它们的安全,使其免遭破坏,成为各级政府和文物行政管理单位着力解决的问题。黄玉庆从2014年成为田野文物保护志愿者起,就坚持对北京田野文物进行寻访,多年来获得了大量一手文物资料。

  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张山营村北寺沟摩崖造像,是延庆区早期摩崖造像的实物见证,体现了佛教摩崖造像艺术在延庆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2021年,在野外石刻文物踏查中,黄玉庆发现寺沟摩崖造像被人“再塑金身”,在石造像表面涂刷金色油漆,改变了文物历史原貌,并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黄玉庆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经公安机关调查,寺沟摩崖造像刷漆者目前已被警方抓获并受到处罚。在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的同时,当地文物部门聘请专家对寺沟摩崖造像的破坏程度进行了鉴定,同时迅速展开抢救性清洗保护工作,现已恢复其历史原貌。

  田野文物保护行动最终要落实到具体人员,采取专业保护与业余保护相结合的路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文物保护机制,文物保护参与人员素质的高低以及数量是否充足对田野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如黄玉庆一般的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多年来配合文物部门进行田野文物资源调查,协助公安机关依法打击破坏田野文物行为,身体力行守护着北京地区田野文物。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黄玉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