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伶 北京艺术博物馆业务部副主任

日期:2022-08-18 16:32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号:        
  • 赵伶
  • 赵伶

赵伶

  “藏品保管人员要沉稳细致、坚持原则”

  赵伶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业务部副主任,她在完成库房工作的同时,安全完成多项展览的文物点交、布展工作。

  为充实馆藏品资源,2013年,赵伶负责完成2130箱毛家湾和龙泉务瓷片的接收工作;2014年至2015年,按照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的有关规定,认真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相关工作;2015年,对馆藏陶瓷文物重新进行梳理,根据瓷器类文物易碎的特性,遵照下重上轻、里大外小、科学摆放的原则,安全完成馆藏近6千件陶瓷文物的整理及重新排架工作。

  2019年4月至今,赵伶担任北京艺术博物馆业务部副主任,从专业技术岗转到行政岗位,面对岗位的变化和角色的转变,她勇于担当、承担重任。

  2019年,在部门主任借调北京市文物局工作期间,在主管馆长的直接领导下,为保证馆藏文物顺利安全运回北京艺术博物馆文物库房,赵伶通过合理规划,先后完成库房内72组文物柜架的购买安装工作,带领部门同事对库区进行大扫除,同时联系熏蒸消毒公司对文物库房内进行熏蒸消毒,以保证文物库房环境的整洁,为文物回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又申请召开文物回迁协调会,经过周密部署安排,严格规划文物回迁运输路线,科学安排回迁运输方案,与运输公司、保卫部门就运输线路、运输方案以及应急方案等问题反复进行沟通、协调。2019年7月18日至24日,她将部门全体同事分成临时库房和馆文物库房两大组,分别对文物进行整箱包装、记录、装车等大量细致琐碎的工作,做到耐心细致,同时克服三伏酷暑、昼夜颠倒及蚊虫叮咬等各种困难,经过7天连续奋战,最终出色地完成了此项工作,将存放在临时库房的馆藏1454箱十万件文物,全部安全回迁至北京艺术博物馆文物库房。文物全部进入库房后,又完成了近万件文物的抽查、检查、上架等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她任劳任怨、履职尽责,严格遵守文物保管保护相关规定,确保文物回迁工作万无一失。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赵伶与运输公司反复沟通协调,安全完成馆藏十万件文物的拆箱、上架、文物整理等工作。

  此外,赵伶在《收藏家》《锦衣罗裙:馆藏京城·西域传统服装研究》等出版物上先后发表《试论南北朝造像中的笈多艺术特色》《一条纽带贯中西——浅析印度笈多艺术对北朝造像服饰的影响》等文章。同时积极参加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联合举办的“北京市文物局第二期鉴定培训班”、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第十九期北京地区文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线上培训班”“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共知识专题培训”等。

  2005年至2011年12月,赵伶曾经担任首都博物馆铜佛库责任保管员,她踏实勤奋、认真负责、细致谨慎、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安全完成了佛像库房文物的日常保护、整理、清点、提用工作。2005年至2006年,在将孔庙和琉璃河库区的佛像库房文物搬迁运输至首都博物馆新馆文物库房的工作中,她认真负责、以身作则,确保了一万余件佛像文物安全地搬运至新馆库房。2006年,她作为铜佛库责任保管员同时也是文物安全责任人安全完成了首都博物馆在“白塔寺万佛展”展出的6000余件佛像文物的清点交接登记工作。在整个清点交接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凭借平时对业务知识的点滴积累,最终保证工作顺利完成,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肯定。2006年又完成了佛像库房一、二级品文物的档案撰写工作。

  2007年,她作为展览文物安全责任人,安全完成首都博物馆新馆自开馆以来的第一个外展,即出展墨西哥的“中国古代观音菩萨造像艺术展”的文物拣选、借展、交接、布展、撤展、文物归还等工作。此次外展工作圆满完成并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从2005年到现在,17年的藏品保管工作使赵伶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藏品保管是博物馆诸多工作中最为基础、责任最重大的工作,其岗位特点是默默无闻的,如何处理好“管”与“用”的关系,将藏品保管和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藏品保管人员要具有沉稳细致、坚持原则的职业素质,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愿意将自己多年所学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分享给年轻的保管员们,大家一起进步,共同成长。”赵伶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不断提高自己藏品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赵伶 北京艺术博物馆业务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