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垒
我与京西文物古迹的不解情缘
作为一名山野古迹爱好者,也是一名从事文物保护与研究的工作者,马垒踏遍京西的山山水水,通过拍摄文物照片制作碑刻拓片,十多年坚持不懈地开展田野文物调查工作。马垒表示,山野古迹的神秘与超凡脱俗,使他魂牵梦绕,那种踏遍荆棘,终得惊喜的激动之情,让他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凝结在这每一处文物之中。
门头沟区是首都的西大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文物资源丰富。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明长城及明前长城,佛教圣地潭戒两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灵岳寺,还有数量众多的古建筑、古遗址、古石刻等文物遗存。由于年代久远及自然和人为原因,这些古迹遭受着严重破坏,一批珍贵文物古迹已从京西这片土地上消失了。马垒表示,留住这批珍贵文物,抢救、保护、挖掘和研究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价值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的任务。
在寻找文物点的过程中,马垒查阅了大量的文物资料,去过图书馆与旧书摊,只要是能获得文物资料的途径他都会去找。马垒表示,在搜集的过程中,他对文物历史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掌握了不少知识,有些古迹已残损不堪,石碑字迹也模糊不清,其历史便无从考证。碑刻拓印工作是收集文物资料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艰苦的野外作业,天气变化、人为因素、地形特征,以及碑刻的保存情况直接关系到拓印工作能否顺利完成,记得一次去山上拓印石碑,早上4点天还没亮就从山下出发,一路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过断崖、穿险坑这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直到9点才到达,光爬山就用了5个小时,身体已经耗尽了大部分体能,却顾不上休息,又开始了紧张的碑刻拓印工作,拓印完成后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吃了几口凉馒头就咸菜,想到必须在天黑前下山,又收拾东西往山下行进,到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马垒记得曾经有几次在深山荒野中有惊无险,还有一次去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山顶拓印碑刻,刚拓到一半,天空顿时漆黑一片,电闪雷鸣,暴雨夹杂着冰雹瞬时向头顶砸来,内心惊恐万分,若当时被雷击中,必然会有生命危险。
京西地区文物资源丰富,特别是石刻文物资料的搜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只有将珍贵的文物资料系统搜集整理出来,才可以在文章编写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抓住每一次野外考察经历,完整全面地记录考察资料,才能为今后的研究利用这些宝贵资料奠定坚实基础。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郊,是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曾经屹立在京西门头沟崇山峻岭和险谷要塞上的长城关隘,有的风化,有的残败,有的消失,逐渐淡化成天地苍凉的背景,只留下丰富的遗迹遗址。马垒曾积极参与北京市及门头沟区的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先后撰写了多篇研究报告公开发表。作为一名年轻的调查队员,又是来自门头沟基层文物部门,马垒表示,每次有人问起他为什么对田野调查这么执着,他便会回答道:“文物资源是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又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保护与传承是天职。探寻未知的冲动,亲手抚摸被岁月冲蚀过的烽燧、敌楼,这种感动,这种心情是无法用言语诠释的。”
马垒表示,由于经常在恶劣环境中考察野外文物,时常要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地形,而且外出考察经常要风餐露宿,一干就是好几天,对身体素质是个巨大的考验。肠炎、腰腿疼痛已经成了马垒的慢性病,但身体上的折磨并未阻止他对文物的执着与热爱。
门头沟山区的地形复杂,很多时候长城遗址两边都是悬崖,没有上去的路,没有可攀扶的树木,只能小心翼翼地用手抠住峭壁上的缝隙一点一点地挪动。稍不留神,或没抓住或踩空,很有可能掉下悬崖。斋堂、清水一带的地势特别险峻,沟的两边是悬崖峭壁,马垒说:"有一次在山上考察完后找不到下山的路了,当时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内心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迷茫与恐惧。"
马垒表示,尽管每天披星去,戴月归,有时连续20多天住在山里,风餐露宿、蚊虫叮咬,但一次又一次的野外经历还是让他用心体味着长城的别样景致。每一处长城都是一幅独特难描的画卷,每一个烽燧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用现代化的仪器来测量先人用最原始的方式修砌的长城,本身就意义非凡。
一路调查,也是一路感动,马垒表示,他们并不孤独。到目前为止,管理所已经完成了京西门头沟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明长城及明前长城的资源调查工作。
从2012年至今,马垒担任所里的文物修缮项目负责人,监管的修缮项目达80多项,未发生一起文物安全责任事故。其中戒台寺及潭柘寺的部分修缮项目,先后被评为优秀修缮工程。
马垒表示,门头沟地区留存的文物古建筑众多,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记录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和生活风貌,展现着当时时代的特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古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及社会观念的变化,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政府每年都有大量资金用于文物古建筑修缮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但是文物修缮,有其复杂性,在修缮过程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对文物建筑的破坏。以东辛房关帝庙修缮工程为例,他凭着对文物保护的丰富经验和执着精神,通过多次查阅文物资料结合碑文记载,对设计图纸产生疑问,并要求修改设计图纸,保留正殿顶部琉璃构件及屋面结构,保留壁画,恢复山门传统结构。通过各方密切配合,再现了东辛房关帝庙历史原貌,是坚持“保护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修缮理念的充分体现。
马垒表示,作为一名年轻文物工作者,要有文化担当的责任感和为京西文物挖掘、保护和发展的使命感。他热爱这份工作,一步步走向成功,实现人生理想。今后他将继续刻苦钻研,提高专业水平,实现人生价值,为京西的文物保护与利用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