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玉京
为圆明园文物保护贡献全部力量
梁玉京2005年从部队转业到圆明园工作后,一直从事文物相关工作,她紧紧围绕管理处的中心工作,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把文物工作无小事的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注重学习 为前进积蓄力量
自走上文物工作岗位以来,梁玉京深知,作为新时期的文物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她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一是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工作开展的依据。二是加强文物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圆明园》学刊、《圆明园变迁史探微》《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等有关圆明园的各种书籍、资料,了解园内情况。为了了解每一处景点的历史盛况与现实状况,她走遍园内的各个角落。
建立台账 为巡查提供依据
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梁玉京根据2000年文物普查简表,重新建立园内石刻文物台账。由于当时的普查简表,只有石刻的编号和数值,没有照片与之相对应,不能很好地反映石刻的具体情况,并且石刻上的编号大都已经脱落。为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她对每一件需要编号的石刻文物,先测量数值,在简表中查找与其相对应的编号,尽最大努力将原来的简表与将建的新表相对应。然后再对每件石刻文物进行拍照、测量、编号,并对景点内原简表中没有,但符合编号的标准石刻文物进行补充登记,形成台账。共复查景点27处,石刻949件。以后又随着情况的变化,陆续对台账进行了补充、说明,增加景点12处,石刻379件。现在每月两次的石刻文物巡查就是以此为依据。在对遗址及石刻文物巡查过程中,她带领同事对每处遗址,每块石刻都进行认真的巡查。有次她在巡查中发现,有件石刻被人贴了标签,为了不对石刻表面产生影响,她用自制的木刀对标签小心翼翼地进行清理,并将情况详细记录在《石刻检查登记表》中。
全力以赴 让价值在工作中闪光
2007年管理处决定将法慧寺景点的“花雨散诸天”“爱此清凉窟”的残石联,和“阐”“门”二个残刻石,就地埋入地下进行保存。每次在进行石刻文物巡查时,她都对该景点埋藏石刻的位置都格外注意,查看石刻所在位置的土是否有异常。常年雨水的冲刷,有的石刻露了角,她都能及时发现,并联系有关科室进行覆土保护。随着人员的更替,她也由新同志成为老同志,当科里来了新同事后,她都会带他们到现场,将具体位置告知他们,将历史情况传递下去。
2017年管理处决定对法慧寺残石联进行修复,需要将埋入地下的残石联取出。当时已联系好工人,领导担心新人找不准位置,如果试探性地发掘,既怕影响项目进度,又怕影响遗址环境。当时梁玉京刚做完手术在家休养,领导希望她能来现场进行石联清理工作,接到电话后,她迅速赶到现场,指出埋藏石刻的准确位置,指挥工人进行清理作业,将残石联等6件石构件完好地取出,运送至修复室进行修复。11月份天气非常寒冷,她刚做完手术身体虚弱,又在外面冻了一天,回家后就病倒了。正是这种文物工作者忘我工作的情怀,换来的是经过修复后的“花雨散诸天”“爱此清凉窟”石联及“阐二谛门”匾额,重新展现在游客的面前,供大家欣赏,充分体现文物的价值。
在参与圆明园西部环境整治工程期间,除按规定对工人进行文物安全教育外,她还利用每天到工地进行巡查的机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工人,要遵守文物保护法,在施工过程中如有发现石件、瓷片、铁器等都要及时报告、主动上交。在施工过程中,她会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通过工程监理例会,适时提出文物保护意见。有一天在坐石临流施工现场,工人在进行作业时发现一个直径约1米,深约2米的深坑,坑里有大量的残碎瓷片。她立即让工人停止作业,拉起警戒线,马上报告管理处。管理处立即组织人员将这些瓷片收集起来,运回至库房保存。随后将这近万件瓷片进行清洗分类整理,瓷片以青花居多,还有粉彩、釉里红等,为清代官窑瓷片。为日后的瓷器修复,提供了大量的实物。目前进行的“修复1860”项目,修复瓷器所用的瓷片有相当一部分是那时出土的。
恪尽职守 为文物安全保驾护航
先后完成了远瀛观遗址加固抢修、海晏堂蓄水楼本体加固保护工程、万方安和遗址清理展示工程、全园监控安防系统升级改造工程、长春园宫门区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等50余项工程项目现场监管任务。在工人入场时,她及时对工人进行文物安全教育,与施工方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及相关规定,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管督查。不断对施工人员加强文物保护法规教育,提高工人的文物保护意识,每天到现场巡视,及时纠正施工中出现的文物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做好文物的收集、资料的采集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遗址及文物安全。
2017年在进行文物库房搬迁工作中,她起着带头人的作用。文物搬迁前制定详细的搬迁计划,在搬迁过程中,她总是叮嘱年轻同志,文物一定要轻拿轻放,把琉璃、瓷片等易碎文物用发泡膜进行认真包裹,装箱,计数,以防文物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到达新的文物库房后,又开始拆箱、上架、摆放。并再次确认数量,确保每一次搬运准确无误,确保文物账目清晰。在搬迁工作中,她以身作则,与大家齐心协力,历时5个月,将分散在园内六处文物库房的石刻、琉璃、瓷片、砖雕、铁器、陶器等6大项近1万件文物,安全顺利地搬运至新库房,圆满完成库房搬迁工作。
此次文物搬迁还包括对流散文物展区石质文物的吊装搬运工作。新的流散文物展区与原展区相隔一座仿古桥,无法用人工搬运石质文物,只能运用大型起重设备进行吊装。为了顺利完成吊装搬运工作,管理处决定将遗址公园南门、南侧门进行临时封闭。吊装搬运当天她们早早到岗,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虽然天公不作美,一直阴雨不断,但是她们不惧困难,抓紧每一分钟对展区内石质文物进行吊装搬运,及时完成了全部37件流散石质文物的吊装搬运工作,并将现场清理干净,提前解除临时封闭时限,将对游客的影响降到最低。
她热爱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坚持将实在的工作做扎实、将简单的工作做深刻,始终如一,默默为圆明园的文物保护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