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

日期:2022-08-18 17:00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号:        
  • 李帆
  • 李帆

李帆

  多角度推进西城历史文化研究

  李帆多年来一直在文物保护工作第一线,她服从核心任务,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带领西城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确定了建立以西城历史文化研究为基础的研究体系,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

  立足保护研究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有形的文物建筑得到保护的同时,对区域内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发掘,把握住西城区文物工作的“三解”原则,使文物不但要得到“解危”“解放”,更要做到正确的“解读”。完成《文物古迹览胜--西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北京: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探访北京中轴线》《坊间珍闻》系列丛书等出版物的编辑工作。《文物古迹览胜--西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一书以西城区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为纲,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各文保单位的历史沿革、建筑格局及保护利用情况,帮助公众深入地解读文物古迹。《探访北京中轴线》以读本与学习手册相结合的形式,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是一套可看、可学、可用的中轴线主题读物。结合14处遗产点文化内涵,精心策划了10条中轴线文化线路。每条线路为一个专题,包含路线简介、路线规划、停驻点等信息,同时设置了丰富的互动内容,引导读者发现每个遗产点的独特之处,感受中轴线文化遗产的魅力。

  开拓创新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不断挖掘文物内涵、提升文物教育功能,贯彻“保护成果走出去”的工作思路,除利用出版物、讲座等传统形式外,同时注重导入信息科技手段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的宣传力度。完成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加装文物信息二维码标示工作,实现只需扫描文保标志上的二维码,将严肃严谨的课题语言转变为轻松易懂的导读语言,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信息,即可实现在线阅读。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信息及研究成果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传递给公众。在2021年春节期间参与西城区文旅局于春节假期举办的文化西城--“在京过大年,云上也‘京’彩”线上春节文化游览活动。策划“云游览”板块,以北京城市历史为视角、以红色记忆为亮点、以本地区丰富的文物资源为依托,利用科技手段,采取在线同步、点位结合的呈现方式,推出了“品·京韵古都”“忆·红色文化”一南一北两条文旅线路。其中,北线的“品·京韵古都”主题游是从梅兰芳旧居出发、经恭王府、万宁桥、什刹海、宋庆龄故居、郭守敬纪念馆至德胜门箭楼,主要通过众多自然、人文景观立体呈现北京城市历史发展。南线的“忆·红色文化”主题游是从北京鲁迅旧居出发、经李大钊故居、沈家本故居、林白水故居至陶然亭慈悲庵,主要通过众多名人足迹,重现从维新到新文化运动、从民族危亡到复兴的历史脉络,昭示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的伟大意义。

  探索文物利用及博物馆社会化运行新模式

  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项目的管理运行,把文物资源开发出来,使得文物建筑得到有效保护,文物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切实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李帆能够积极配合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工作,探索引入专业化的社会力量来承担文博场馆运行,更好地协调社会资源,创新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激发文博场馆的文化活力。2018年起承担郭守敬纪念馆社会化运行监管工作,推进社会化改革向文博场馆体系拓展,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已成为北京市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沈家本故居作为司法主题博物馆、福州新馆作为北京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对社会开放,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的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建成红色报业博物馆已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四个社会化运行场馆近年接待观众25万人次。结合各个社会化运营博物馆的不同模式,对社会化运营博物馆的绩效考评工作开展深入研究;对各馆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方案和考核指标,并按时对各馆开展绩效考评工作;探索西城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监管工作的深层次问题和方法,为西城区的文物利用工作积累了经验。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