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时期,遇到像日、月食这样的天象,每次照例由钦天监令算学生推算初蚀、食甚、复圆三个时间。在月蚀发生前五日,报告礼部,再由部里拟好奏折奏禀皇帝,以便宫中救护(可能与“天狗吃月亮”有关--编者注)。
比如,清康熙年间,一次发生日食,于是由算学生算定时间,但没来得及复查就匆匆报告给礼部。礼部即按算学生给定的时间上奏。圣祖康熙御览后,传敬事房告知宫内各处,做好救护准备工作。

月食发生当天晚间,康熙帝在宫中观赏。后妃们则跪在庭院中,旁边放置了铜器,准备敲击之用。等了许久,但见月亮圆满如初,丝毫没有亏损之相。又过了四十分钟,方才出现初蚀。康熙帝大怒,急令总管太监令礼部详细查问。按清朝规定,月蚀发生之夜,钦天监一把手以下人员,均要在岗位上值班。而礼部的主要人员,也应在月食发生当晚到部临时值班。
话说太监到了礼部,传达康熙旨意,当时的礼部尚书为礼亲王某,即刻入朝面圣。后来,礼部查出这件失误系某生算错。康熙于是下旨,钦天监一把手及以下人员,或降职,或贬谪,算错之人,则被革职。礼亲王失察,但只是从宽记过而已。一场笑料,就此告终。
此后,钦天监监正,由德国人汤若望担任,以西洋学说改正历法。汤若望,字道未,本是天主教徒,明代天启年间开始在华传教。他熟悉中国话,经徐光启推荐,在明翰林院供职。二三百年来,他创制的历法一直沿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