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所在地之前身历史

日期:2020-12-21 15:30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

分享:
字号:        
  • 1
  • 1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的华北新闻学院设在今天的中南海东边的万善殿。该殿的北面为蕉园(与紫光阁隔海相对--编者注),明世宗嘉靖帝建崇智殿,设立斋醮。殿后为药兰花圃,有牡丹几十株。明人廖道南有诗云:“旖旎芭蕉色,缤纷满御园。午阴便鹿梦,春雨罢蜂喧。绿借芙蓉润,青交薜荔翻。词林曾献颂,此日重承恩”。清代的纳兰成德(后因避讳改为纳兰性德--编者注)也有咏蕉园诗作:“见说斋坛闭,前朝太乙祠。莺边花树树,燕外柳丝丝。……”可以想见当时禁苑肃穆,风景佳胜。

  万善殿,即明代的崇智殿所改称。清顺治时,延请高僧木陈、玉林二人在该殿说法。尊玉林为国师,木陈和尚为顺治帝净发。据玉林弟子通琇的《玉林年谱》,顺治帝请玉林为其取个法名,玉林禅师坚辞再三。但顺治固执如初,并让他用丑些的字眼。最后,顺治给自己取了个“痴”字,上一字则用临济宗龙池派的“行”字。后来凡是在邀请玉林讲戒的御札上,顺治帝都自称弟子某某。在玺章上,则做“痴道人”。

  在万善殿西边,有亭出水中,名“水云榭”。乾隆帝御题“太液秋风”石碑就在此处,是“燕京八景”之一。清初的学者、藏书家朱彝尊,有《早秋过水云榭》的诗云“残暑秋逾炽,凉生午乍催。微波莲叶卷,新雨豆花开”。今水云榭依然屹立在中南海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