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菊花

日期:2017-03-27 15:25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

分享:
字号:        
  • 1
  • 1

  古人云“明日黄花”。现在我来说说关于菊花的典故。

  清宫中的花草大多出自南花园。养花的技术基本已经失传了,如果能传下来,可以与江浙一带的盆景、鳌山灯的蟋蟀齐名。清宫中的菊花可分为三种:一为花圃中种的点景花;二为殿堂中每天更换的盆景花;重阳节设宴中用的内宴花。乾清宫重阳开宴,用“□盆”,成对分两排陈列在殿内外及丹墀阶陛上。而重华宫的重阳宴会,除了对盆分排陈列外,还要有一“花山”来助兴。

  清宫的菊花以冬季为佳。冬月进花,用黄布棉套包裹,以免见风。花盆不分大小,用丝竹做成架子,用小牌写上花名。比如“粉西施”“水晶盘”“太史黄”等等。按时按点送到各个宫殿、居所,一旦发现菊花微微凋谢,则赶紧换上新的。如果某个菊花名是圣上御赐的,则该花必须年年进呈,且不改名字。若花种变化,需要奏明,然后再撤销原名。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