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会友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次欧巡收获满堂彩

日期:2025-08-19 10:54    来源:国家大剧院

分享:
字号:        
  • 以乐会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次欧巡收获满堂彩
  • 以乐会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次欧巡收获满堂彩

  当地时间8月15日晚,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掌声如潮水一般涌动,现场2100多观众起立向台上的音乐家致意。这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2025欧洲巡演的收官音乐会,指挥家郑明勋在后台告诉乐手们:“这里的观众并不总是像这样全场起立鼓掌,今晚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不光是因为你们优秀的演奏,关键是你们的精神,希望你们记住今晚、记住这种精神!”

以乐会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次欧巡收获满堂彩

  过去十天中,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携手郑明勋和钢琴家刘晓禹,从英国爱丁堡、萨弗伦沃尔登,经过西班牙桑坦德,最后来到德国科布伦茨和汉堡。十天时间,三个国家、五座城市,其中三场音乐会售罄、平均上座率超九五成,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以乐会友,一路上收获无数的掌声和感谢。一支中国乐团,深入欧洲音乐生活腹地,以平等姿态与国际乐坛展开了对话。

  十年老友,携手见证乐团艺术成长

  72岁的韩国指挥家郑明勋,是斯卡拉歌剧院候任音乐总监;28岁的华裔钢琴家刘晓禹,是第十八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在这些光彩夺目的头衔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相同的身份,都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老朋友”。

  2014年5月,郑明勋首次携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出威尔第充满精神力量的杰作《安魂曲》。之后的十年间,他与乐团三度合作,2015年推出威尔第歌剧《西蒙·波卡涅拉》,2019年和2023年又两度执棒乐团音乐会。这次巡演,是双方的第五次合作。此外,今年6月,郑明勋再度集结亚洲爱乐乐团时,更盛邀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李喆率12名乐手前往韩国釜山共赴盛会。

  刘晓禹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友谊,同样开始于2014年。那年11月,乐团首次北美巡演,从美国芝加哥一路行至加拿大蒙特利尔。机缘巧合之下,乐团大胆启用时年只有17岁的刘晓禹,在多伦多科内尔音乐厅精彩呈现了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此时,距离刘晓禹肖赛夺冠一举成名,还有七年时光。2023年,已成为明星级演奏家的刘晓禹再次受邀与乐团合作。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总经理任小珑回忆称,大约在十年前,他就曾本开玩笑的向郑明勋提出,未来也许可以一起巡演。未想到,郑明勋很认真,他表示:乐团还年轻,我们再看看。2019年合作完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号交响曲》“英雄”后,郑明勋主动旧事重提,他说:“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计划起来了。”筹备多时,终于在今年将巡演落地。

  从7月22日北京开启排练,到8月16日汉堡巡演收官,郑明勋断断续续与乐团共度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每一场排练,郑明勋都倾囊相授,他借用美食来描述法国音乐的风格,他讲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与音乐,点点滴滴都作用在乐手们的演奏上。行至萨弗伦沃尔登时,郑明勋对乐手们说:“你们越来越游刃有余了!”及至汉堡,他更是在采访时表示:“我必须说,乐团做得非常棒,你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

  如果说郑明勋对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像前辈提携后辈,那么刘晓禹与乐团的关系则更像是年龄相仿的好朋友。十一年前的北美巡演,是刘晓禹第一次公开演出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此番巡演,再次遇见这部作品,让刘晓禹觉得好像一个轮回。与乐团巡演,见到老朋友,唤醒一些美好的记忆,大家一起去探索不同的城市。刘晓禹选了几个词来描述这趟旅程:灵感迸发、妙趣横生、挚友相伴、心意相通。“这些温暖的记忆,比任何能装进行李箱的东西都更加珍贵。”

  遇见知音,深入欧洲音乐生活腹地

  从英国艺术名城爱丁堡出发,经过一座中世纪英国小镇、一个西班牙北部海滨度假胜地、一处被提名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的德国工业遗址,最终抵达全球音乐地标之一的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此次欧巡不仅登上了举世瞩目的国际舞台,更深入欧洲音乐生活腹地,与各国的观众在现场相遇。

  巡演途中,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有着最好的场地和最好的观众,他们也用掌声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致以了最高的敬意。中间三站,却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但在任小珑看来,这恰恰让此次巡演更具意义。郑明勋也表示:“巡演就是要走出舒适区,遇到新的观众、适应新的环境,我们的目标是寻求一种尽可能自由的状态。”

  萨弗伦沃尔登毗邻剑桥,距离伦敦也仅有一小时车程,萨弗伦音乐厅因此聚集了一群资深的古典音乐迷。因为音乐厅规模不大,乐团当晚不得不缩减编制,这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刘晓禹说:“就音响效果和乐器表现而言,这是一次很棒的亲密体验。”

  具有74年悠久历史的桑坦德国际艺术节,首次迎来一支中国乐团,同时也带来了郑明勋和刘晓禹在艺术节上的首秀。返场比才歌剧《卡门》第一幕前奏曲中浓郁的西班牙风情,点燃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散场后,观众们向路过的每一张中国脸表达祝贺和感谢,无论是乐手还是行政。

  科布伦茨的赛纳冶炼厂铸造大厅是一处工业遗址,并非常规的音乐厅。当日阳光高照,气温高达36度,这无疑对音乐家们的体力和演绎都发起了不同寻常的挑战。但任小珑却认为,这是欧洲夏季音乐节的常态,乐团走到这里,算得上是深入了欧洲音乐生活的腹地。曲终之时,所有观众起立鼓掌的场景,也给乐手们留下了难忘的画面。

  拓展边界,平等姿态对话国际乐坛

  欧洲是古典音乐的发源地,“但古典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却不止是欧美的责任和义务。”任小珑如是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此次欧巡:一支中国乐团,携手韩国指挥家和华裔钢琴家,无意中促成了一次亚洲音乐力量的集体呈示。

  郑明勋回忆说,他1997年带领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去北京演出,那时中国的古典音乐氛围还不浓厚,适合演出的现代化音乐厅也不多见。仅十年后,国家大剧院落成,中国各大城市都在建设新的音乐厅。“欧洲很少有像易北爱乐音乐厅那样的新建筑,有些场馆太老了,有些维护不太好,让人感受不到未来发展的希望。这与中国截然不同,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有一种滚滚向前的态势。”

  郑明勋和任小珑都认为,这次巡演是乐团融入世界音乐版图的重要一步。任小珑说:“巡演是一次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无论对于乐手还是行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断在拓展自己的边界,认知的边界、技能的边界、团队精神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音乐家的修养,也不断提升整个乐团的修养。”

  对于只有15岁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次欧洲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无疑是音乐家们送给自己乐团最好的生日礼物。三场售罄,五场平均上座率超九五成,观众们热烈的反馈,还有来自媒体和乐评的积极评价,给了任小珑和乐团更多信心,“我们希望将来能够与欧洲市场、与全球音乐界保持持续的、定期的互动,一步一步走近古典音乐这个行业的中心地带。”

  巡演期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音乐家们还在爱丁堡市政厅和法兰克福克龙贝格音乐学院举办了两场交流活动。在爱丁堡,音乐家们呈现包括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在内的一系列室内乐作品;在法兰克福,他们更与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的乐手们合作,在助理指挥赖嘉静的带领下走向了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江苏民歌《茉莉花》等动人的作品。

  此番带队巡演的国家大剧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赵海英在采访中表示:“这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次进行欧洲多国巡演。适逢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我们希望这次巡演以交响乐为纽带架起中欧文化交流的新桥梁,并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图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音乐跨越国界,文化架起桥梁’。我们希望欧洲的观众们在音乐中获得情感共鸣,同时增进中欧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