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舞为笔绘延安 以艺联学传精神 舞剧《杨家岭的春天》主创见面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舞剧《杨家岭的春天》是国家大剧院和北京舞蹈学院强强联合,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优势资源,于2022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推出的赓续革命文艺精神的作品。该剧紧扣"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指导要求,从延安文艺精神到"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文艺精神,链接历史与当代,激励当代文艺工作者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立意高远,以舞致敬,深刻表达"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初心;守正创新,以舞入画,诗意抒写中国新文艺的历史画卷;效益双赢,以舞回馈,突出实现走进人民大众的广泛传播。
舞剧汇集了国内一流的创制团队,历经三年的精心创作与严苛打磨,始终秉持"到人民中去"的文艺信念,数度赴延安等地采风。从经典延安木刻版画中汲取了创作灵感,将其融入具有当代风格的汉族民间舞蹈中,在传承创新中形成了"舞蹈+版画"的独特审美样式与风格。并以艺术家群体为主角,展现他们在现实生活熔炉中的思想转变与精神升华。该剧在北京、延安、鄂尔多斯等多地组织召开20余次专家、观众研讨会,广泛吸纳意见,围绕着"能看懂、被感动"的要求打磨修改,最终呈现出一台彰显时代精神、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目前,共完成近40场演出,累计观众5万余人次。先后获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剧目及新时代舞台艺术系列创作工程入选剧目、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等荣誉。
《杨家岭的春天》就是文艺工作者内心转变的"春天",就是从历史延续到今天的文艺的春天。为回馈广大观众的热切期待,7月13日下午14:30,以"以舞为笔绘延安,以艺联学传精神"为主题的舞剧《杨家岭的春天》主创见面会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成功举办。该剧核心主创、演员及合作院校代表齐聚一堂,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这部深刻反映延安文艺精神的舞剧创作历程,并通过艺术展示与互动,生动诠释了其艺术构思与精神内核。
活动伊始,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代表剧院,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刘岚代表学院,分别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于婉莹颁发捐赠收藏证书,其油画作品《人民的延安》被正式收藏,充分展现了国家大剧院与北京舞蹈学院、清华大学在艺术项目上的联合共建成果。该画作是于婉莹为舞剧《杨家岭的春天》特别创作,她从舞剧叙事与延安木刻艺术中汲取灵感,将村民豆选的温情场景与舞蹈肢体语言相融合,重构了延安精神的生活图景与艺术温度,绘就新时代语境下的"人民的延安"。舞剧《杨家岭的春天》通过其深刻的艺术表达,深深感染了当代文艺工作者,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担当。
活动现场,总导演张晓梅、编导白凌及主演汪子涵、杨德奇、刘衍孛结合现场展示的精选版画作品,讲述了如何将版画中记录的延安时期生活、战斗场景及人物风貌--特别是当年觉醒并奔赴延安的文艺青年,如何融入火热生活、经历思想淬炼,最终成长为文艺战士的心路历程,从而转化为舞台上动态的舞蹈语汇。本剧创作初期曾多次赴延安采风,走访杨家岭等革命旧址,与当地民间艺人交流,深刻感受"文艺为人民"的信念和"延安文艺精神"的生命力,并将其贯彻于创作之中。
随后,作曲程远及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介绍了主题音乐的创作思路,清华大学合唱团现场演唱了《杨家岭的春天》主题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对话《人民的延安》作者于婉莹,讲述了画作创作幕后故事,"以舞为笔绘延安"将革命岁月的激情与文艺春天的生机在舞台上多维呈现。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张尧、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许锐与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围绕舞剧《杨家岭的春天》的创排过程及其承载的延安精神进行了深度对话。从高校艺术教育资源整合与跨学科合作实践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艺术在联通教学研究、传承弘扬"文艺为人民"的延安精神等时代主题中的核心作用与价值。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与北京舞蹈学院、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舞剧《杨家岭的春天》创排过程中,通过跨院校、跨学科的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联动,共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探索艺术教育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
该剧通过"厚土""破晓""永生"三段篇章展现文艺工作者在延安的思想升华与艺术实践,同时也是"联学"致力于传承的延安精神内核的艺术化呈现,让参与创演的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文艺为人民"根本宗旨的理解。舞剧《杨家岭的春天》激励当代文艺工作者继续扎根生活、植根人民,舞动新时代的文艺春天。
活动现场体验感十足,汪子涵等专业舞者现场表演了剧中极具表现力的经典舞段,并与观众进行了皮影戏、红绸舞互动,其动作语汇呼应了版画刚劲有力的线条感。此外,活动现场为观众准备了舞剧《杨家岭的春天》主题海报卡片,并加盖精美的剧目限量版纪念章,将接地气、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有时代价值的"春天"带回家。
附:国家大剧院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原创舞剧《杨家岭的春天》演出信息
国家大剧院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原创舞剧《杨家岭的春天》
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重大项目 跨界融合作品
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演出时间:7-25 19:30 7-26 14:30 19:30
演出剧场:北京艺术中心 - 戏剧场
【剧目介绍】
舞剧《杨家岭的春天》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美术瑰宝--延安木刻版画。在物资匮乏但精神富足的年代,艺术家以生动笔触描绘出延安时期质朴而浪漫的生活与战斗场景。那些鲜活深刻的人物和画面,成为了舞台创作的源泉。剧中的"艺术家"角色是作品表达的主体,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融入火热的生活与革命实践,实现了思想的转变和精神的升华,开创了文艺的春天。
2025年,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3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1周年之际,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方向成为穿越历史时空的召唤。"杨家岭的春天"就是文艺的春天,绽放于历史,也绽放于新时代。
【剧情简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大批文艺工作者在民族兴亡的呐喊声中,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音乐家、舞蹈家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生活,体会到人民如母亲般的深情,如厚土般的滋养;文学家在基层工作中发挥才智,深入生活,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迸发出朝阳般的创作激情;版画家在鲁艺的熏陶和战火的锤炼下,成为以笔为枪的文艺战士,与人民生死与共。
他们,全心全意,一笔一刀,雕刻出生机盎然的杨家岭的春天。
出品/制作:国家大剧院、北京舞蹈学院
创演:国家大剧院BDA青年舞团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创意学院、中国古典舞系
总导演:张晓梅、张云峰
编剧:许锐
作曲:程远、谢鹏
编导:
第一篇章:袁佳、顾佩英、高岩、张天阳
第二篇章:帅晓军、白凌、杨浩、邓丽莉、成永苹
第三篇章:李珊珊、朱律、李文祺、乔靖宇
序幕、尾声:谢飞、张天阳
视觉总监:任冬生
舞美设计:王立峰、赵月
服装总监:吴蕾
灯光设计:李超、胡博
多媒体设计:孔江、李光
造型设计:孙艾娜
道具设计:金继峰
舞台台本设计:王柯月、谢秋水
音响设计:甄诚
演员表:
版画家:汪子涵、乔靖宇
音乐家:吕科镝、陈硕累
舞蹈家:李晨赛、苏瑶
文学家:武帅、金成柯
小战士:杨德奇、刘衍孛
老妈妈:邵俊婷、胡婉童
慧儿:赵珊、翁钰尔
慧儿爹:彭义博、薛校琨
媒婆:杨玄子、李昕阳
当代美院学生:刘衍孛、杨德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