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首演在即

日期:2022-09-29 10:55    来源:国家大剧院

分享:
字号:        
  •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首演在即
  •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首演在即

       西海固位于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区,这里遍布石山,常年干旱,“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天上没只鸟”,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上世纪90年代,西海固地区的百姓生计维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吊庄移民”政策下,他们分批次从山里搬迁到银川附近的永宁县境内,在国家东西部协作政策的引导下,福建对宁夏实施对口帮扶,共同开发荒土,通过艰辛的探索与勤恳的劳作,共同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把荒凉贫瘠的戈壁打造成了生机盎然的“塞上江南”。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首演在即

  2021年,随着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宁夏闽宁镇的故事广为人知,“闽宁模式”早已让这方土地破茧化蝶,成为百姓富足,安居乐业的特色小镇。几十年来,《山海情》里的故事在中华大地的许多角落真实地上演,自国家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在脱贫路上涌现出了一批批致富“领头雁”“开路人”,他们用汗水和智慧铺成康庄大道,演绎着现实版的《山海情》。为致敬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国家大剧院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与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联合出品,推出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在舞台上再现闽宁镇的发展传奇,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召开。

  民族歌剧《山海情》由作曲家孟卫东,编剧易茗、导演王筱頔等艺术家组成主创团队。该剧剧本写法沿袭了《小二黑结婚》等中国传统歌剧的样式,即所谓话剧加唱。这样的呈现形式,使得戏剧节奏紧凑,同时也十分易于普通观众聆赏。尽管舞台剧篇幅有限,但编剧易茗希望尽可能地保留住电视剧原作的故事主线和主要人物,他把原作中满腔热血的青年干部得福、灵秀倔强的农村姑娘水花、真诚智慧的援宁干部陈金山、有情有义的得宝、单纯善良的麦苗、憨厚质朴的喊水爹,都悉数搬上歌剧舞台。此外,作曲家出于对歌剧声部平衡的考虑,特别设计了女中音的角色李太奶奶;音乐创作上,孟卫东认为:“既要考虑这个戏的特殊历史背景、民族音调、人物性格及音乐的戏剧性和地域性,又要顾及大多数观众对民族歌剧的欣赏习惯,挺难的。我的原则是:好听是第一位的!观众爱不爱听,演员爱不爱唱?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他充分吸收宁夏“花儿”等民间音乐元素,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与民族音乐风貌;戏剧呈现上,导演王筱頔注重体现人文主义,通过细腻的处理,表现出大时代中小人物的真实情感,讲述其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舞台视觉上,电子屏与实景交相辉映,舞美呈现融入了宁夏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追求当代审美意识下的现实主义风格。

  演出阵容,集结王宏伟、马小明、龚爽、徐晶晶、金郑建、陈大帅、梁羽丰、马腾、吴梦雪、陈滢竹、刘珊、关致京等实力唱将。他们不但深挖角色性格,还潜心研学西北方言,力求在舞台上塑造出朴实生动的人物形象。指挥家吕嘉将执棒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管弦乐团,与众主演一同奉献歌剧《山海情》的首轮演出。他们将在歌剧的舞台上,以音乐打动观众,以细节塑深情,以平凡鲜活的小人物群像,点描出一幅当代人类迁徙的历史画卷,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首演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