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公告丨“千秋文脉万古流——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特展”开展公告

日期:2025-11-14 17:32    来源:国家典籍博物馆

分享:
字号:        

  “千秋文脉万古流——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特展”将于2025年11月15日12:00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六展厅面向公众开放。

开展公告丨“千秋文脉万古流——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特展”开展公告

  本次展览是浙江省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二十周年系列活动,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浙江图书馆、杭州出版集团、绿城集团承办,浙江文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了贵州省图书馆、浙江省古典文献研究会、杭州博物馆、“文澜重光”志愿服务队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展览展出各类文献实物70余种, 分为“盛世修典,七阁分藏”“江南三阁,文澜独存”“烽火护宝,文化长征”“系统整理,文脉赓续”“文澜重光,典藏全球”五个单元,以时间为轴,通过系统性的学术梳理和珍贵的文献实物展示,全面回顾文澜阁《四库全书》颁藏杭州、历经劫波、三度补抄、抗战西迁、整理出版、传藏全球的文明传承历程,深刻诠释“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时代主题。其中,表现丁氏抢救和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的3个书画长卷是首次在北京公开展出。国家图书馆也精选馆藏文津阁《四库全书》中经、史、子、集各一册配合展览展出。

  第一单元“盛世修典,七阁分藏”追溯了中国“盛世修典”的文化传统,从《皇览》到《永乐大典》,最终聚焦于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与七阁分藏。现场展出了仿制的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四库全书》,让观众得以管窥这部鸿篇巨制的恢弘气象。

  第二单元“江南三阁,文澜独存”讲述了近代战火中,江南三阁仅存文澜阁的沧桑历史。重点呈现了文澜阁本历经“光绪补抄”(丁丙主持)、“乙卯补抄”(钱恂主持)、“癸亥补抄”(张宗祥主持)三次大规模补抄后,最终“涅槃重生”——相比乾隆原抄本内容更全面、面目更真实,具有更高的版本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现场展出的清代樊熙绘制的《文澜补书图》长卷、丁丙与张宗祥的手迹,以及光绪、乙卯、癸亥三个时期的补抄本实物,无声诉说着几代学人以文化自觉赓续文脉的卓绝努力。

  第三单元“烽火护宝,文化长征”详细复原了1937年抗战爆发后,浙江图书馆馆长陈训慈、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等仁人志士,为守护国宝,毅然决定将库书西迁的悲壮历程,十分震撼人心。详实的西迁路线图、珍贵的历史照片(如贵阳地母洞藏书旧影)、陈训慈《运书日记》手稿以及当年转运库书的书箱仿品等,生动再现了这场中外文献史上罕见的“文化长征”,谱写了一曲知识分子以生命守护文明的壮丽诗篇。

  第四单元“系统整理,文脉赓续”集中展示了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的完整历程。该工程是浙江省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重大成果。展览现场,一整套(1559册)文澜阁《四库全书》精装影印本在展厅集体亮相,蔚为壮观。同时展出的翻拍相机、拍摄支架和大量新闻报道原件,真实还原了这项当代文化盛举背后的艰辛付出。

  第五单元“文澜重光,典藏全球”展现了影印本出版后“化身百千,遍藏四海”的新征程以及“四库学”研究的丰硕成果。文澜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已入藏全球上百家重要机构,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金色名片之一。

  展厅中设置互动补抄体验区,通过提供文澜阁《四库全书》抄本的描红页,让观众亲身体验古籍的抄写过程,感受传统抄书的乐趣。

  展览将展至2025年11月26日(每周一闭馆,节假日另行通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