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中的鸡鸣石

日期:2017-12-14 15:39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

分享:
字号:        
  • 图片2.png.png
  • 图片2.png.png

颐和园中的鸡鸣石

  与颐和园东宫门遥遥相对的仁寿殿是皇帝勤政的地方,殿前正中有一高丈余、气势宏伟的太湖石,人称鸡鸣石。当年这块石头曾矗立在畅春园康熙皇帝寝宫清溪书屋前,它具备了瘦、皱、漏、透的特点,是康熙下江南时发现的心爱之物,建畅春园时特地把它放在了自己的眼前。1860年畅春园被英法联军的大火烧毁,鸡鸣石也隐身于乱草丛中,直到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清漪园时,才被移到了颐和园里。

  来源故事:

  康熙年间,畅春园里有一座虎城,养着一群老虎。有一天,一只猛虎从铁笼子里跑了。当时都怕老虎伤人没人敢管,它从海淀跑过高亮桥,然后又窜向西直门。正巧那天,康熙皇帝的銮驾从皇宫朝畅春园这边来,一帮子人赶到西直门附近碰上这只乱窜的老虎。

  这大虫扑向銮驾,要吃康熙皇帝,吓坏了护驾的御林军。在他们干瞪眼的时候,正赶上镖客黄三泰打这儿路过。他看见猛虎要伤皇帝就使出了他的绝技,三枝金镖一出手,就把老虎打死了。

  康熙皇帝看有人救了驾,心中大喜。问了好汉的姓名,就赐给黄三泰一件黄马褂。这时候,清宫里丢失了一件无价之宝——南洋进贡的九龙杯。这只九龙杯上刻着九条龙,一倒上酒,九条龙就在杯中游来游去,不大功夫酒就溢了。康熙丢了九龙杯,就传内务府去寻找,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找着。

  有人给康熙出了个主意,说黄三泰能杀猛虎,救皇上的驾,凭这么大本事还能找不着九龙杯了,康熙觉得有理,就传旨黄三泰,叫他去查九龙杯。黄三泰接旨后,怎么查也没找到九龙杯的下落,急得黄三泰是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黄三泰的一个侄子,叫神眼季全的,看他三叔这般模样,就替他想出一条妙计。叫黄兰泰以庆贺康熙特赐黄马褂为名,宴请天下豪杰,用激将法查出九龙杯。

  在设宴的那天,各路豪杰都到了。酒过三巡后,季全捧出黄马褂。当众说:“如今,天下的英雄就数我黄三叔了,”酒席中,有个叫神偷王伯燕的不服气,他说:“你黄三叔武艺高强,本事再大,可曾知道皇上的九龙杯叫谁盗走了吗?”王伯燕这么一吹,正中黄三泰下怀,他听罢,合中暗喜,看来这九龙杯有了下落。他一下走到神偷王伯燕面前,拱手说:“正为九龙杯跪求兄弟。”王伯燕当下就拿出了九龙杯。黄三泰找到了九龙杯,就献给了皇上。康熙拿到了九龙杯,心中倒不高兴了,他想。这伙毛贼竟敢偷我的心爱之物,这还了得!你们不是有能耐吗?限三天再把它盗走,过了第三天的五更,杯在我手里,就把你们全杀了。

  康熙亲白派御林军严守畅春园,又加了明岗暗哨,园内多派了值夜太监。康熙还不放心,就亲自看守九龙杯。为了保险,连觉都不敢睡,真说得上是杯不离手,手不离杯。头两天,黄三泰,王伯燕,杨香武就潜进畅春园,看康熙皇帝亲自守着九龙杯,没办法下手,就都回去了。第三天晚上,杨香武又摸进了畅春园,跃上康熙住的大殿。一个倒钩飞檐,看见康熙在御案前正守着九龙杯发愣。他干着急没法下手。等了一个辰,看康熙还坐在那儿,就一返身登上屋顶,一猫腰又跳到院里的太湖石后面。他琢磨,到了五更就过了三天的期限,只有等着皇上杀头,这如何是好?想个什么办法能蒙了皇上呢?学一声鸡叫,皇上以为到了五更,这倒是一条万全之策。杨香武就在这块太湖石后学了一声鸡打鸣。接着他又跃上大殿,一翻身在殿前的檐下来了个倒卷竹帘,看着动静。

  康熙听到鸡叫,以为是到了五更,再加上两天两夜没合眼困得不行,就伸了个懒腰,离开御案睡觉去了。杨香武翻身落地,神不知鬼不觉地盗走了九龙杯,杨香武拿到九龙杯,就拍畅春园的宫门,告诉康熙九龙杯拿走了。康熙说:“已经过了五更,盗走九龙杯也迟了。”杨香武说:“我主万岁看看是什么时辰?康熙出门一看正是子时,只好认输。

  相传杨香武三盗九龙杯时,学鸡鸣就躲在这块太湖石的后面,这块太湖石就叫鸡鸣石了。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