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专家观点的相互激荡,闻红学文化的积厚流光,感历史重镇的深邃魅力,知运河发展的源远流长……
8月2日,张家湾古镇红学文化论坛暨冯其庸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生机勃发的通州区张家湾设计小镇迎来四十余位红学大师、专家学者,共议张家湾古镇红学文化。北京市和通州区、张家湾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场探讨千年古镇张家湾保护开发新路径,畅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新思考,深挖红学与漕运古镇历史文化价值,激活红学文化基因,在更高起点、更高质量上推动城市副中心蓬勃发展,讲好张家湾文化故事。
活动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局、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张家湾镇党委镇政府、北京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承办,北京博物馆协会、北京设计学会、北京文化产业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协办。
文脉文象兼生并蓄·弘扬灿烂文化
通州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陈江华在开幕式上指出,张家湾镇一直坚持“河为线、镇为珠、线串珠、珠带面”方针,努力打造漕运古镇和设计小镇古今同辉的人文盛景,促进大运河文化璀璨繁荣。
针对张家湾特色小镇建设,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提出要加强曹雪芹、《红楼梦》与大运河文化和张家湾关系研究,并呼吁将冯其庸先生故居建成“冯其庸故居纪念馆”,还提出了办好“张家湾红学大讲堂”,扩充张家湾博物馆藏品品类,创设曹雪芹、《红楼梦》与张家湾文化旅游线等具体建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喻剑南,在致辞中表达了对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的殷切怀念,竭诚邀约更多组织单位加入到如冯其庸学术提名奖等活动中来,联袂助推传播红学文化传承。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在发言中强调,要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机制为保障切实推动张家湾古镇的发展;发展红学文化要做到生活化、产品化、国际化,全方位提升人民文化自信。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李秀磊表示,北京广播电视台将充分发挥融媒优势,探索新的文化表达与传播方式,推动张家湾镇漕运、红学文化资源高质量利用。
与会领导为“曹雪芹与红楼梦在京遗迹标识导视系统征集活动”获奖者颁发证书。
导视系统负责人、北京印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晓东认为,征集活动是识别、保护曹雪芹生前在京遗迹工作的重要一笔,有力促进卓越设计资源在张家湾设计小镇的优势整合和有序流动。
文态业态深度链接·促进活态传承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毛巧晖
《文学想象与地域民俗认同的构拟——基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中国红学文化之乡”构筑的思考》
北京市政协常委、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宋慰祖
《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让“主题散点串联式文物”活起来》
通州区张家湾镇党委书记 邹海涛
《曹雪芹与张家湾历史文化及张家湾古镇未来发展愿景》
红楼梦中梦难醒·千古绝唱千古情
张湾历史迎面来·红学文化氛围浓
红楼一梦千古痴·文书雅扇寄遥情
登舟寄语·启航红学文化新征程
文化禀赋交融并进·讲好小镇故事
古朴优美的张家湾古镇、历史悠久的通运桥、傲然矗立的燃灯佛舍利塔……开幕式、主旨演讲后,本次活动还特别组织专家实地参观城市副中心正在积极打造的首个大运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部分景点,感受人文情怀、领略文化韵味。
当天下午,多位红学专家和文化学者,在通州大运河龙船上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会,围绕“红学与大运河文化”“张家湾红学之乡建设”“冯其庸与新时期红学”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推动红学的更广泛传播。
接下来张家湾镇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全面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推动张家湾设计小镇精彩亮相,实施张家湾古镇保护工程”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漕运、红学、古镇等文化瑰宝,围绕“创新设计+城市科技”产业定位,努力建设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一流特色小镇,打造运河文化带的璀璨明珠,让不朽名著《红楼梦》在千年文脉中奔涌不息,切实擦亮张家湾红学文化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