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考古发现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它横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八个省市,全长近3200公里,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组织在大运河沿线开展考古工作,先后在白浮泉、万寿寺、玉河通惠河、西板桥、清固伦和敬公主园寝、路县故城、大运河故道、小圣庙、善人桥等文化遗产取得了重要成果,遗产类型包括河道、闸、堤、桥、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城址、寺庙等。
白浮泉
白浮泉是北京大运河的源头。2018年对昌平区白浮泉遗址周边、戏台、都龙王庙等处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考古勘探面积12000平方米,发掘面积243平方米。通过考古工作,发现了白浮泉九龙池的出水口,基本确定了九龙池的范围以及古代白浮泉的流向。
万寿寺
万寿寺东路考古发掘出清代虚空同体殿、静思报恩殿、西静院正房、元光门、屏门及甬路、游廊、灶等附属设施,还清理了明代、民国时期建筑基址各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