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
《燕归来,城门开——国际博物馆日特展》之前言
一首《小燕子》歌,如春风缕缕,把北京学校,社区居民、河北乡村、湖北武汉、全国各地、遥远的非洲连接在一起。
小燕子是报春鸟,又是团圆、吉祥、幸福、美好和希望的象征。每年春天,各地都会以不同的形式,迎接燕子归来。西晋傅咸《燕赋》曰:“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翦彩为燕以戴之。帖“宜春”二字”。
为了发挥博物馆人收藏历史记录当下的责任和使命,北京博物馆学会、湖北省博物馆协会、中国观鸟会、武汉观鸟会等单位合作,携手于3月29日至4月4日推出《燕归来,城门开》——云课堂及清明特展活动,以燕传情,为祖国祈福、为世界祈福,为人类祈福、为地球家园中的万物祈福。值此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燕归来、城门开》系列展示活动再度开启,以燕为媒,表达北京及全国人民对湖北、武汉人民的关爱和慰问,展现武汉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奉献的抗疫精神。展示主题围绕燕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来开展,展示内容分为“儿童绘画”、 “摄影作品”、 “视频美文”、“艺术作品”、“燕与自然”五个部分。燕子又是春天和美好的化身,疫情中那一个个逆行的身影,不正如一只只报春的福燕,为大家送来了吉祥和春天。
一、《燕归来,城门开——国际博物馆日特展》之儿童绘画
1.武汉篇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回这里……
武汉的小朋友们和小燕子一起,用心记录了这个春天的故事。
2.北京篇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宋)晏殊《破阵子》
二、 《燕归来,城门开——国际博物馆日特展》之摄影作品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魏晋)陶渊明《拟古·仲春遘时雨》
自3月29日推出“以燕传情”云课堂及展示活动后,我们收到了全国各地的爱鸟人士发来的关于燕和雨燕的摄影作品。经过梳理,我们把艺术与科学结合起来,观者在欣赏美图的同时,还能了解到燕与雨燕的不同特性,自然与人的和谐相亲。
三、 《燕归来,城门开——国际博物馆日特展》之视频美文>>点击观看视频
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
——(唐)欧阳澥《咏燕上主司郑愚》
北京城区常见的有三种燕子:家燕、金腰燕、普通楼燕(北京雨燕)。北京雨燕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京鸟。 它是北京城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兼具的城市景观。目前,北京雨燕数量在急剧减少。《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发文:“一座城与一群燕子的血脉相融”“有北京雨燕相伴是国人之福”“没有雨燕的北京,还能称为燕京吗?” 自2014年开始,中国观鸟会主持了北京雨燕环志与追踪研究目,观测到它们一年之中至少要跨越20多个国家,飞行路线竟然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从北京到非洲往返穿梭,飞行的直线距离超过三万多公里。
四、 《燕归来,城门开——国际博物馆日特展》之艺术作品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宋)刘次庄《敷浅原见桃花》
五、 《燕归来,城门开——国际博物馆日特展》之燕与自然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宋)葛天民《迎燕》
《燕归来,城门开——国际博物馆日特展》之结语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周恩来《春日偶成》
《燕归来,城门开》云上系列展示活动,把北京、武汉、全国、世界以及地球家园中的自然生物连接在一起。
万物一体,天人合一!此次展览活动以小燕子为载体,彰显了自然与人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是博物馆人走出殿堂空间,思考并探索人与自然如何共生的永恒主题。
在此,对各方机构和个人给予的爱心支持,致以诚挚的祝福和由衷的谢意!
展览主办单位:北京博物馆学会、湖北省博物馆协会、中国观鸟会、武汉观鸟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