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展映”:光影盛宴 邀您采撷

日期:2019-04-16 13:00    来源:北京国际电影节

分享:
字号:        

  原标题:“北京展映”:光影盛宴 邀您采撷

  每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北京展映”,都是影迷们的一次狂欢和朝圣之旅,一部部中外佳作,一部部大师电影,让电影爱好者们充分享受电影的魅力。2019年的“北京展映”共分16个主要单元,将会有近500部作品展映,它们当中有我们熟悉的“老朋友”黑泽明、希区柯克,也有日本新一代动画大师细田守、好莱坞“墨西哥三杰”之一的阿方索·卡隆。除了这些伟大电影人的作品之外,今年的“北京展映”仍不乏有像《2001太空漫游》《四百击》《辛德勒的名单》等经典作。“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北京展映”倾力搭建光影平台,挚诚为广大影迷朋友服务。在这个四月,让我们一起尽情享受光影盛宴。

  荟萃古今中外开启对话窗口

  “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又在这个春天盛大启航,而每年的“北京展映”都是和影迷们的一次亲密约会。

  2019年,北京国际电影节进入了第九个年头,也是“北京展映”开办的第九年。今年会有近500部作品于4月6日起,在北京的30家商业影院、艺术影院和高校影院进行为期15天的集中展映。

  本届“北京展映”一共分为16个主要单元。大类上有"“特展单元”、“焦点单元”、“致敬单元”、“嘉年华单元”、“视野单元”、“动画单元”、“一带一路”单元等,几个大类下还有细分的小类别,比如“嘉年华”中就包括了“系列饕餮”(《疯狂的麦克斯》系列、《谍影重重》系列)、“迪士尼真人公主”、“午夜场”和“舞台映像”几个子单元。如此细分,既清晰严谨,体现了“北京展映”为影迷服务的心态,又是对作品艺术性的准确揽括。

  今年的“焦点单元”主题是跨界,聚焦了三位风格迥异的导演:墨西哥城联邦区导演阿方索·卡隆、当代中国台湾电影的领军导演蔡明亮以及中国吉林导演张律。在“致敬单元”里,既有对日本巨匠黑泽明、名家大侠金庸的致敬,还有对树木希林、斯坦利·多南等离世影人的追忆。“动画单元”则特别聚焦日本新一代代表人物细田守,他的作品和另一个子单元“动画即电影”一起,组成了“北京展映”史上最庞大的“动画单元”。“真实至上”与“纪录单元”所代表的纪录电影单元,同样也将刷新以往的展映体量。

  2019年,又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往前追溯80年,《乱世佳人》等影史经典在1939年横空出世,而20年后的1959年《四百击》引领法国新浪潮,2019年的中国电影又将迎来怎样巨大的跨越和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1939-1959-2019:光影奇遇”可以带影迷们穿越时光,回溯既往,追忆影史之伟大,又展现我们当今中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2019年,更为特殊的,是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以“北京展映”设置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单元”,来回顾中国电影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流彩时光”、“镜寻东方”两个子单元,将《庐山恋》《早春二月》等众多经典悉数囊括,从多个角度呈现新中国70年里的岁月流变以及新中国电影取得的非凡艺术成就。

  今年更有专设的“一带一路”单元,是“北京展映”的一个重点所在。“丝路光影”、“超越宝莱坞”、“日本电影周”、“印尼风情画”、“荷兰新生代”等子单元汇聚了一年来在各个国际电影节中斩获大奖、备受好评的影像佳作,《野梨树》《方寸之爱》《无所谓乐队》等佳片荟萃云集,以“一带一路”为串联,生动勾画了沿线国家的电影文化创作图景,是这些国家美丽文化、可爱人性的集中展现。

  经过九年的发展,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的国际电影盛会。“北京展映”跨越时间、地域和语言的选片策略便是打造国际化全方位电影格局的体现,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电影共聚一堂,既为影迷们提供了一次丰富多彩的光影盛宴,也为不同文化交流打开了一扇多元开放的窗口。

  光影与时代交融勾画前行图景

  电影是时代的镜子,映照着时代的变迁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成立,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70年来,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变成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国。在诸多展映单元中,“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单元”值得特别关注,它不仅是70年来中国电影取得长足发展的体现,更映照着70年来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进入到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2018年,中国生产电影1082部,国产电影票房378.97亿元,占票房总额的62.15%;票房过亿元影片82部,其中国产电影44部。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的关注程度同样远超以往任何时期,产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用影像的形式回顾历史,追忆往昔,正是“新中国庆祝成立70年单元”的意义所在。

  中国电影历史源远流长,1905年就诞生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49年中国电影焕发新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电影就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重视。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电影工作者坚持“双百方针”,创作了一系列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的佳作,此次展映的《早春二月》就是代表。改革开放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电影创作也及时地反映着新时代的社会风气,以《庐山恋》为代表的作品都能在此次特展中看到。再到第五代导演在美学观念上的再一次跨步发展,《孩子王》《那人那山那狗》灵动十足、风格各异的中国故事正在展映上演。

  中国电影从最初起步,到逐渐复兴,经历了风雨,也获得了荣誉。现今的成果既是中国电影人获得的非凡成就,也是中国电影这张中国名片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新时代需要新思维。电影对时代的直接反映,同样还体现在本届“北京展映”中的“一带一路”单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六年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从倡议到现实,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受关注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还加强了丝路国家间的文化互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人文内涵。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多元的,不是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北京展映”中专设“一带一路”单元,正是此种思路的展现,是中国电影人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体现。它以包容、积极的姿态,串联起丝路沿线国家的电影创作,以电影架设起人文交流的桥梁,民心相通的桥梁,对话共赢的桥梁。它提供了一个国际化、多元化、高质量的平台,供世界各地电影人欢聚一堂,互利共赢,促进共同繁荣的合作。

  影迷热情回应惠民共赢未来

  每年电影节的抢票场面,似乎已经成了另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景。“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影迷们用手速、用行动证实着“北京展映”的成功。

  4月1日12时,本届电影节“北京展映”线上正式开票,立即收到了影迷们的热情回应,不少大热电影票很快卖光,多项票房打破纪录。1分钟总票房突破200万,2分钟突破300万,4分钟突破500万,9分钟突破600万票房……今年的“北京展映”依然是影迷们集体拼网速、拼手速的抢票盛宴。

  最快售罄的影片TOP10分别是:《2001太空漫游》《辛德勒的名单》《乱世佳人》《雨中曲》《日日是好日》《遮蔽的天空》《东邪西毒:终极版》《低俗小说》《荒野大镖客》《影武者》。其中,4K修复版《2001太空漫游》开票五秒就被抢光,创历史新高。最快售罄的十部,以“修复经典”和“好莱坞往事”单元影片居多,此外黑泽明、贝托鲁奇、王家卫等大师的经典作品也在前十名单上,可见经典永远深受观众喜爱。除了前十名,还有很多电影也是影迷心中挚爱。“好莱坞往事”系列中的另外三部影片也相当抢手:约翰·福特的西部经典《关山飞渡》、经典歌舞片《绿野仙踪》和弗兰克·卡普拉的《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

  同样热门的还有“新浪潮回声”单元。代表人物弗朗索瓦·特吕弗和让-吕克·戈达尔的作品自不用说,《四百击》和《筋疲力尽》开票不久就被“秒杀”。阿伦·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也卖得极快。

  票房火热的背后,证明着影迷群体对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认可。作为国内最大型的电影节之一,北京国际电影节在一步步走来的九年时间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学习进步,提升为影迷服务的质量。祝愿善于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未来会更好。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