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日期间展览活动介绍
(一)常设展览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常设展览分为科普馆和通史馆两部分,展示了水资源的现状、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以及北京自来水业的发生、发展的历程。

科普馆充分借助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运用了巨幅弧形屏幕、立体沙盘、投影动画等趣味性十足的展现方式,打造出一个动感的科普“水世界”。展馆通过全方位介绍自然界水知识、当前中国和北京水资源状况、北京自来水处理工艺、水质监测、科学用水等内容,让观众了解到自来水安全可靠,自来水不是自来的,从而达到珍惜水资源、科学用水的宣传效果。展览中最大的亮点是在一面巨大墙面上设置了一幅长达24米的弧形屏幕,并借助卡通小水人“源源”的可爱形象,演示出小水人依次通过10道水处理工艺,最终生产出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直观展现了地表水处理工艺流程,以及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的水质监控过程,使得专业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此外,还通过旋转地球模型和视频短片介绍了世界水资源分布情况,利用立体沙盘及投影动画展示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借助水与人体关系模型演示人在不同缺水状态下的面部变化,采取动画形式表现生活中的节约用水方法等,以新颖、鲜活的形式让观众了解与水相关的各类知识。
通史馆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珍贵的实物、图片、场景雕像群、立体沙盘、多屏同步投影、幻影成像等手段,讲述了北京自来水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百余年发展历程,反映了水厂建设、管网发展、水质检测、供水服务等城市供水重要环节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了集团“确保首都供水安全”、“水质是生命”、“亲情服务”等百余年优秀企业文化理念。展览中还包含着许多鲜为人知、趣味横生的小故事,如“1908年京城自来水因火而生”、“创办之初以招商集股的方式筹集资金”、“首座水厂(东直门水厂)选取孙河地表水作为水源”、“建国以前北京城区日供水能力仅有5万立方米”、“1949年公司为开国大典制作国旗旗杆”、“老电影《龙须沟》中反映了京城发展公用水站改善百姓生活的情景”、“2000年集团实施查表到户结束了50余年用户轮流收水费的历史”、“北京最大水厂(第九水厂)供水量占据城区供水的半壁江山”、“习总书记到集团第九水厂和水质监测中心视察”……这些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讲述了京城供水百余年的发展变化,让人耳目一新。
(二)“足迹——北京自来水公司百十年印章展”
2018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以改革开放40周年和公司成立110周年为契机,首次举办独具京水文化特色的印章主题展,追寻企业历史足迹,梳理企业发展脉络,见证北京城市的发展变化。印章展览于2018年10月18日起作为北京自来水博物馆的分展馆正式对外开放,地点设在清末自来水厂办公旧址,一座古朴清雅的四合院内,展览面积162平方米。

印章展览按时间脉络分为七个部分,通过展出北京自来水业不同历史时期的333枚印章,反映北京供水企业百十年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记载和传承城市水文化,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印章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生产和对外交往的符号和信物,在企业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于方寸之间,见证了公司管理机构的沿革,印证了供水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轨迹。其中许多珍贵印章藏品难得一见,包括公司第一枚印章,也是规制最高、体量最大的印章——“奏办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之关防”,还有公司首任总理的花押印章、具有防伪标记的股票骑缝章等首次向观众露出真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艺术价值。通过细细品味这些或方或圆、或长可短、材质不同、品相参差的印章,不仅可以体会到老印章的不凡身世,更能感受到北京自来水发展史的独特内涵及文化渊源。